棕黑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auteri),又名棕黑游蛇、梭德氏游蛇,属于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无毒蛇。
形态特征
棕黑腹链蛇是一种中小型无毒蛇类,雄性体长约372毫米,雌性体长约461毫米。其体色多样,包括黄褐色、红褐色至褐色,腹部则呈现白色或淡黄色。上唇处有一白色条纹向右后方延伸至颈部背面,形成倒V字型,直至颈部背面转变为黄色。身体上有点状细斑连接而成的一条纵线。
分布范围
棕黑腹链蛇的分布区域广泛,包括越南、中国台湾岛以及中国的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台湾省等地区。它们主要生活在山区,在台湾地区的分布多见于低海拔山区和丘陵地带。这些蛇类通常在草丛、灌木丛、溪流、森林底层和流水沟中活动,尤其喜欢靠近山区水源的地方。棕黑腹链蛇的生存海拔范围介于680至1083米之间。此外,这种蛇也存在于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天堂寨、雷公山、莽山、金平分水岭、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栖息环境
棕黑腹链蛇主要栖息在全台湾10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山区、丘陵、草原、垦地和树林中。它们的数量相对普遍,没有明显的保育问题。这种蛇的日夜间都会活动,尤其是晨昏时段最为活跃。它们偏好潮湿的环境,如水边、沟渠内部。
繁殖
棕黑腹链蛇通过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饮食习性
棕黑腹链蛇的主要食物包括蚯蚓、小型蛙类及其蝌蚪。
主要价值
由于棕黑腹链蛇性格温和,对人类无害,因此被认为适合作为宠物饲养。只要能够提供稳定的饮食来源,它们就能很好地适应人工环境。
保护状况
棕黑腹链蛇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表明了对其生态价值的认可。
参考资料 >
蛇类名录--游蛇科(一) .360个人图书馆.2024-10-30
爬行动物(15) ------ 棕黑腹链蛇.新浪博客.2024-10-30
介绍:棕黑腹链蛇 .百度贴吧.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