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瑛
来源:互联网

赵瑛,原名赵彩英,1898年11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现巢湖市),毕业于芜湖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李克农的妻子。

1917年9月,19岁的赵瑛与18岁的李克农结成伉俪。赵瑛思想进步,将娘家陪嫁钱物拿出来支持革命活动。1927年,李克农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重金悬赏通缉,在赵瑛的报信下,李克农才得以脱险。李克农进入国民党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后,1930年,赵瑛和三儿子李治、小儿子李伦一起来到上海,掩护李克农开展地下工作。1931年4月,掌握大量中共中央核心机密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李克农身份暴露,赵瑛带着孩子从房东家后门逃走。一个多月后,在党组织安排下,赵瑛在黄埔江边与李克农见面,之后李克农前往江西苏区,赵瑛带着孩子回安徽老家。

1931年5月到1937年初,赵瑛带着孩子和老人,依靠自己当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和一点房租维持生活,期间仅通过少量书信与李克农维持联系。1938年春节过后,赵瑛与李克农一家在桂林市团聚。同年,赵瑛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正式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机要秘书。1941年2月,赵瑛与李克农到达延安市。在延安期间,赵瑛被安排进社会部担任机要工作。1946年下半年,赵瑛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撤出延安前往华北,来到晋绥兴县。1955年,赵瑛主动要求退休,成为不拿工资的“家庭妇女”。1961年1月6日,赵瑛因患胆癌医治无效在北京肿瘤医院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瑛1898年11月2日(农历戊戌年九月十九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现巢湖市),7岁时被送念私塾,9岁入教会学校,12岁读公立中学,14岁进芜湖省立第二女子师范直至毕业。

革命生涯

1917年9月,19岁的赵瑛与18岁的李克农结成伉俪。赵瑛思想进步,将娘家陪嫁钱物拿出来支持革命活动。李克农离家在外多年,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赵瑛的肩上。1927年,“四一二”中国国民党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在安徽芜湖,李克农也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重金悬赏通缉。为逃避敌人追捕,他和阿英(钱杏邨)等同志躲到了江北乡下。赵瑛从警察局里的熟人单志伊处得知,反动派要过江捉拿李克农,冒着大雨,连夜雇小船渡江,拖着怀有6个月身孕的身子跑去报信,李克农才得以脱险。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在上海建立。这是由周恩来领导创建的中共早期情报保卫专业机构。1928年春,李克农来到了上海市,在安徽同乡胡底的介绍下,李克农结识了钱壮飞,三人同为共产党员。1929年12月,中央特科决定,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打入中国国民党特务机关,建立情报小组,由李克农任组长。李克农进入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后,1930年,赵瑛和三儿子李治、小儿子李伦一起来到上海,掩护李克农开展地下工作。

1931年4月,掌握大量中共中央核心机密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李克农为了通知党中央转移身份暴露,赵瑛带着两个孩子从房东家后门逃走,流落街头,夜宿菜市场,幸亏在李克农好友宫乔岩的帮助下,才有了栖身之处。一个多月后,在党组织安排下,赵瑛在黄埔江边与李克农见面,之后李克农前往江西苏区,赵瑛带着孩子回安徽老家。1931年5月到1937年初,赵瑛带着5个孩子还有公公婆婆一大家人,依靠自己当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和一点房租维持生活,期间仅通过少量书信与李克农维持联系。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1938年春节过后,经十几天长途跋涉,赵瑛与李克农一家在桂林市团聚。同年,赵瑛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正式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机要秘书。1941年2月,赵瑛与李克农到达延安市,一家人在枣园李克农住的窑洞前,照了第一张全家福。在延安期间,赵瑛被安排进社会部担任机要工作,同时又要照顾李克农的身体,还要照管几位老人与孩子们的饮食起居。1946年下半年,赵瑛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撤出延安前往华北,来到晋绥兴县。1955年,军队搞正规化建设,动员女同志退役,赵瑛主动要求退休,成为不拿工资的“家庭妇女”。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突然摔倒,赵瑛顾不得多病的身体,经常去医院照顾李克农。

1961年1月6日,赵瑛因患胆癌医治无效在北京肿瘤医院逝世。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赵瑛的默默奉献和对李克农的支持帮助,得到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许多同志的赞许。1949年,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彰“龙潭三杰”时,特别提到“要感谢协助李克农同志的赵瑛同志”。

赵瑛离世后,李克农悲痛不已,他赞扬妻子为“母仪典范”。

后世纪念

1961年1月9日,赵瑛追悼会举行,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等送花圈;总参二部部长刘少文致悼词,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主祭并献花圈。陈赓夫妇、廖承志夫妇、杨成武夫妇、章汉夫、孔原夫妇、徐冰、汪东兴、肖向荣、吴德峰、姬鹏飞等200余人出席。追悼会正面挂着赵瑛的肖像,上边悬挂“赵瑛同志追悼会”的横幅。挽联的上联是:为革命长期埋头苦干历尽艰辛三十年服务人民垂千古;下联是:教后代永远英勇奋斗无限忠诚一家人献身革命留典范。李克农亲自操办赵瑛的丧事,亲笔写了四个字“母仪典范”的小横幅,连同敬献的花圈,陈放在赵瑛的灵桌前。

参考资料 >

【红色记忆】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李克农赵瑛夫妇的故事‖李靖.澎湃新闻.2025-09-16

特工界的“刀尖舞者”,家人的温情港湾:李克农的双面人生.微信公众平台.2025-09-16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李克农将军的家国深情.百家号.2025-09-16

李克农:中央调查部首任部长,统领全国情报工作,毛主席表扬“干得不错”.腾讯网.2025-09-16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