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区两地毗邻。截至2024年8月,偏关县总面积1685.4平方千米,辖6镇2乡150个行政村、6个社区,人口10.4万人,政府驻地位于新关镇。
偏关县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十国北汉刘承祐四年(951年),刘崇在太原市称帝时于韩光岭建立偏头寨。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偏头痛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寨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河南省丞相魏赛因不花移镇偏头关。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金正隆三年(1158年),析置宁边县为州治,元至元四年(1338年)废。明成化二年(1466年),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偏关县,属宁武府。民国初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废入河曲县。1960年复置,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市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2018年9月25日,偏关县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偏关县退出贫困县。
偏关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为425.3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全年光照2677个小时,无霜期为105-145天。偏关县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糜黍、豆类、向日葵属、黑芝麻、山药。2024年,偏关县生产总值达34.2亿元,同比增长4.8%。偏关县是全省生态建设红旗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平安县,全市杂粮基地重点县、健康养殖示范县、新能源电力建设第一县,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县。偏关县境内有偏关县长城、滑石涧堡、百里长峡等著名景点。
命名由来
偏关古称“林胡”,汉为美稷县地,唐为唐隆镇,五代十国北汉天会元年,始名偏头寨,明朝宣德四年设立山西镇,清雍正三年置县。因地形“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为山西省之屏藩”。
古称林湖,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据《偏关县志》,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历史沿革
古早时期
偏头关,始称偏头寨,五代北汉刘承祐四年(951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偏头痛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又西距黄河20里,杨业、杨延昭与辽朝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杨家将在这块土地上兵来将往,浴血疆场,威镇三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寨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河南省丞相魏赛因不花移镇偏头关。
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金正隆三年(1158)析置宁边县为州治。元至元四年(1338)废。明成化二年(1466)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偏关县,属宁武府。民国初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
现代发展
1949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废入河曲县。1960年复置,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市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2000年属忻州市。
1997年,偏关县辖4镇11乡:城关镇、老营镇、天峰坪镇、万家寨镇、水泉乡、陈家营乡、楼沟乡、南堡子乡、窑头乡、马家埝乡、黄龙池乡、教儿墕乡、尚峪镇、曹家村乡、大石窊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6个乡:新关镇、天峰坪镇、老营镇、万家寨镇、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水泉乡、陈家营乡。县政府驻新关镇。
2018年9月25日,偏关县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2个乡:新关镇、窑头乡、楼沟乡、尚峪镇、水泉镇、万家寨镇、老营镇、老牛湾镇。县政府驻新关镇。
2020年2月27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行业部门和省委督导组评价、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和社会公示,偏关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的相关指标,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经研究,批准其退出贫困县。同年6月,偏关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望,南与河曲县、五寨县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县、平鲁区两地毗邻。全县国土总面积1685.4平方公里,辖6镇2乡150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11.5万人。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朔州市两地毗邻。县境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8公里,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公里,辖6镇2乡,150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7.4万人,是国家重点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龙头县。
气候
偏关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为425.3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内,全年的光照为2677个小时,无霜期为105-145天。
地形地貌
偏关县地处黄河丘陵土石山区,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377米(最高海拔1855.2米,最低海拔875米)。
水文水利
偏关县长城与黄河的相遇会合,黄河和长城相伴并行32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
偏关县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铁矿、铝矾土、铁锰矿砂、硫铁矿、油母页岩、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石英石、硫酸铝钾、黏土、石砂、白泥等。煤属河东煤田,储量为9至12亿吨,面积90平方公里。煤种为气煤、瘦煤,发热量在7100大卡/公斤左右;铁矿为“窝子矿”,储量4800万吨,含铁量40%;铝矾土储量7125万吨;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储量为4180万吨,提磺率20%左右。碳酸钙、黏土、石砂等遍布全县。
行政区划
2020年底,偏关县撤销水泉乡设立水泉镇,全县由原来的245个行政村撤并为150个行政村。2021年3月份,南堡子乡和尚峪乡合并成立尚峪镇,撤销天峰坪镇并入新关镇,撤销陈家营乡并入窑头乡,新成立老牛湾镇。截至2024年8月,全县辖6镇2乡150个行政村、421个自然村、6个镇即新关镇、万家寨镇、老牛湾镇、老营镇、水泉镇、尚峪镇、楼沟乡、窑头乡。 政府驻地为新关镇。
政治
人口
2012年,全县人口为11.53万人,与1991年的9.87万人相比,21年时间增加了1.6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93人。比1985年至1991年年平均增加的0.2万人下降0.11万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偏关县常住人口为73382人;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为11.5万人。截至2024年8月,偏关县人口数量为10.4万人。
经济
2024年,偏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4.8%,排名全市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8亿元,同比增长8.8%,排名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2.5%,排名全市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3.2%,排名全市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3亿元,同比降低22.54%,排名全市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1868元、12423元,同比增长5.2%、7.3%,分别排名全市第1、第6。
2020年,偏关县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37381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56435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354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7亿元,2020年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个,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占比51.8%,民间投资占比48.2%,第一产业投资占比4.25%,第二产业投资占比47.51%,第三产业投资占比48.2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2020年财政总收入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总税收收入39212万元,其中增值税17723万元,企业所得税16152万元,个人所得税1450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6777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8923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254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522万元。2020年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89元。
第一产业
2012年,偏关县总面积2828097亩,其中农业地877374亩,可净用耕地80万亩,人均8亩多。宜林面积104万亩,人工草地和天然牧坡20797. 8亩。
偏关县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玉米、糜黍、豆类、向日葵属、胡麻、山药。偏关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梯田,打坝淤地,截潜流,打井修渠,建水库,取得了一定成效。70年代“农业学大寨”期间,靠工人、小平车修了不少梯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保水保田的基本农田作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生命工程来抓。按照统一规划,坚持专业队长年作战和春秋两季大会战相结合、人机结合、集中连片的治理方针,集中130余台推土机长年投入农建工程,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建设模式工程;乡镇组织各村打破地域界限联村会战,集中农业机械和人力建设重点工程;各村委组织农户联合,使用积累工和义务工建设样板工程,发挥了各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通过对整条沟、整座山、整个坡分期分批的综合治理,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村村接近、乡乡相连的大规模连片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治理效益。到1997年,建成万亩和千亩以上机修梯田片15处,形成了以基本农田为主的20万亩综合治理规模片,全县基本农田达到28. 8万亩,农民人均3亩。基本农田的增加,改写了偏关广种薄收的历史。1997年,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由1981年的61. 6万亩减少为43万亩,减少30%,但粮油总产量由1981年的1630. 5万公斤增加到4500万公斤,增长2. 76倍。基本农田平均亩产200公斤,比坡耕地提高了一倍多。为此,偏关被评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先进县、机修梯田先进单位、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水土保持红旗单位、重点流域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偏关盛产小杂粮,主要有谷子、马铃薯、糜子、黍子、黑豆粉、豌豆、莜麦、玉米等,另有黑芝麻、蔬菜。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 6万亩,其中玉米10万亩,谷子8万亩,马铃薯8万亩,豆类4万亩,糜黍4万亩,油料5万亩,蔬菜1万亩,其他杂粮2. 6万亩。以张杂3号谷子、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为主的三大作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形成东南山马铃薯、关河沿线玉米、北山区谷子为主的三大基地。采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日光节能温室等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2012年,粮食总产量4431. 6万公斤、油料总产量536. 5万公斤。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9万亩,粮食总产量1.69亿斤,油料总产量198万斤,反季节蔬菜总产量1305万斤。
2024年,偏关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4.36万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7.22万亩,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3.86万亩,实施农业生产托管6.94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9万吨。完成11个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偏关县粮食产量突破1.76亿斤。
第二产业
2020年,偏关县第二产业总产值156435万元,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家,批零住餐限额单位15户,骨干民营企业37家,水电、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
2024年,偏关充分用好“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全力打好有机旱作、特色优势、加工转化三张牌,全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亿斤,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8582吨,全县绿色农业产值2.3亿元,在GDP中占比达10.5%;“谷蕴偏关”乡村e镇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在太原举办,成功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获“中国糜子之乡”称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4年,偏关县落地建成投资6.7亿元、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中电金谷10万千瓦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即将并网发电,优能5万千瓦风电、晋林10万千瓦光伏项目即将并网发电,全县清洁能源产值5.35亿元,在GDP中占比达38%;华电山西偏关7万千瓦风电、大唐9万千瓦风电、中国华能13万千瓦偏关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204.8万千瓦,占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总装机的16.83%,排名全市前列,形成了风、光、水、储、生物质多能互补、多元发展的格局。
第三产业
2024年,偏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3.2%。落实国家、省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系列政策,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发挥乡村e镇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实现网络销售2530余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倾斜贷款6888万元,累计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2个、总投资4.67亿元,完成民间投资3.4亿元,同比增幅184.4%。
2024年,偏关坚持以文塑旅,把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全县农文旅融合的主战场主阵地,偏关农文旅康交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成型。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8977.1万元,同比增长14.7%;绿色文旅产值2.4亿元,在GDP中占比达11%,文旅产业逐步成为偏关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社会
教育事业
2024年,偏关县深化和忻一中战略合作,完成第四中学校操场及教学楼改造,加快第二中学校多功能综合楼建设以及偏关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推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公办示范性托育中心投入运营,高考达线率40.2%。
文化事业
2024年,偏关县实施“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40余场。
卫生医疗
2024年,偏关县深化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公开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7名,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新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临床检验结果项目互认61项。
社会保障
2024年,偏关县新增就业13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3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1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114.4%、104.2%。围绕“石窑工匠”“民宿管家”等七大劳务品牌开展培训364人,实现就业209人。居民养老、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民生建设
2024年,偏关县首御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新(改)建雨污管网0.79公里,建设5G基站48座、充电设施32处,完成5个口袋公园、绿道、绿地建设的规划设计和21万平方米的边坡绿化。启动旧城区改造提升规划编制,实施偏头关古城保护修缮项目,完成45处历史建筑标识牌更新改造。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改)建农村公路23.67公里,完成危房改造57户、农村卫生户厕改造300座,维修供水工程70处,更换、维修水源设备75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工程,“千万工程”文旅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序时推进,黄河沿线3镇9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149个行政村全覆盖,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全面整治。深入开展黄河晋陕峡谷北段黑色污染带频现问题专项整治,积极推进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规范化整治16个入河排污口,有效完成2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环境保护
2024年,偏关县PM2.5年均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下降16.7%,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87.1%,达319天,同比增加25天。
交通
偏关县交通发达,优势明显。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已基本成型,县境内通车公路总里程共计1237.937公里。现有铁路1条,即准朔铁路,途径偏关县老营镇、窑头乡、新关镇,境内线路全长63.58公里,在窑头乡王家坪村、老营镇鸭子坪村各设火车站1处,主要以货运为主。
偏关县有高速公路1条,即灵河高速,途经偏关县楼沟乡、窑头乡、新关镇,境内主线长34公里,支线长13公里;境内设服务区1处,停车场1处,设置出入口2处,收费站2个,分别为楼沟收费站、偏头关收费站。现有国道2条,分别为G209、G336,境内线路总长112.4公里。其中G209途经偏关县水泉镇、窑头乡、楼沟乡,境内线路全长63.4公里;G336途经偏关县老营镇、窑头乡、新关镇,境内线路全长49公里。现有省道1条,即S249,途经偏关县万家寨镇,新关镇,境内线路全长34公里。现有县道11条,线路总长288.063公里;乡道56条,线路总长335.893公里;村道156条,线路总长420.581公里。开通长途客运线路10条,运营的大中型客车有33辆,可直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7条,运营的客车有10辆。县城内出行可以乘坐公交、出租车和共享电动车。开通公交线路3条,运营的公交车有28台,其中1条县城城内公交线路、2条城乡公交线路;运营的出租车有42辆,运营的共享电动车有300辆。偏关县附近机场有忻州五台山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机场;附近铁路车站有原平西站、忻州西站、太原南站;附近普速铁路站有五寨站、神池站、宁武站、阳方口站、原平站、朔州站。
人文
节日文化
偏关县民间娱乐以二月二“红火”为主,主要形式有踢鼓子秧歌、高跷、霸王鞭、扭秧歌、旱船、抬阁、握阁、挠阁、腰鼓、花鼓、龙灯、舞狮子等。其次是“庙会”,是指民间群众自觉自愿、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而举办的一种庙会。十年一届的“龙华盛会”(俗称“万人会”)从1601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共举办41届。届时,邻近县、市的商贾,从四面八方云集偏关县城,摊贩列阵,帐篷林立,游人云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多达几万人。还有外地游艺、戏剧、马戏等助兴。
民间技艺
偏关县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面塑、石刻、布娃娃、刺绣、花灯和颇具特色的偏关绘画(主要有炕围画、壁画、国画、建筑彩画、玻璃画等)。
民宅特色
偏关县居民的院宅居所,为普通四合头小院,外有大门,上置门楼,一般正房数间,东西南房各数间。通常正房高大,东西南房低矮。墙用砖砌,中有梁柱,顶有椽、栈,顶面铺瓦,有脊,安脊兽,两出檐。窗子为下八眼两边夹耳子,用麻纸裱糊。讲究的人家,门窗上雕刻花卉、鸟兽之类。更有胜者,建楼筑室,皆砖木结构,高大宏丽,建筑坚实精美。还有户族大者,有两进、三进大院,多为青瓦房舍。农村居住,多为青石窑洞、土窑洞。本世纪初,部分居民开始修建二层小楼,多层建筑住宅小区开始进入偏关,并逐渐被百姓接受。
特色饮食
偏关县人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有酸饭、酸粥、酸菜、糕、碗坨、炖羊肉、羊杂碎及小杂粮食品。宴请宾客必备的美食有黄河鲶鱼、黄河虾和自明代以来被列为贡品的黄河鲤鱼。黄河经过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后,急转直下,流经偏关,上游河水弯弯曲曲冲击沉淀的营养物质,使得黄河鲤鱼肉肥味美,独具风味。
著名景点
偏关县长城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西临黄河,是历史上有名的“外三关”之一偏头关所在地。境内长城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山河关堡星罗棋布,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之一,被誉为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 全县境内长城总长126公里,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长城把群山、黄河、雄关、古堡连成一体,地势险要,气势雄大,既是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偏关县长城概括起来有一个“第一”,两个“唯一”。 一个“第一”:偏关县是全省长城里程最长的县,即山西第一,全国第二。
两个“唯一”:一是偏关县是山西省境内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唯一县份。万里长城与黄河在偏关县老牛湾首次相聚,中华文明的两大象征在此深情握手,犹如挽成一个吉祥的巨型中国结。二是偏关县是山西省内外长城交汇的唯一县份。外长城从朔州市平鲁区东行至偏关境内,在柏杨岭好汉山堡与从神池县境内北进偏关的内长城交汇,形成一个“Y”状衔接点,所以柏杨岭交汇处被形象地称为“丫角山”。偏关县境内长城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类型构成多、保存状况复杂等特点。长城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楼、望台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明代“晋北锁钥”、“永镇边陲”之地。
偏关县明代长城分布在5个乡镇,58个村,长城总长度120公里,境内以护城楼为总峰的六路传烽和长城沿线烽火台共247座,靠长城骑墙而建的敌台100座,靠长城骑墙而建的马面214座,分布在9个乡镇的关堡36座。境内长城(内长城)由神池县烈堡乡进入偏关县南堡子乡南场村,先向西北经北场、大庄窝村,跨苦条山后转向正北,经地椒峁、老营镇安儿沟、南梁上,跨关河经边墙上、史家圪台,在柏杨林、丫角山与外长城会合,大体呈南北向分布,全长约33. 5千米,平均海拔1200-1800米,墙体夯筑、或以片石包砌,虽部分段落有损毁,但总体保存尚好。境内长城(外长城)由偏关县老营镇柏杨林、丫角山起经野羊窊、朱儿窊、小元峁、水泉乡窑洼前南海、许家湾、水泉、后海子、窑沟子、万家寨镇阳湾子、白泥窑、正泥埝、滑石、马道嘴、老牛湾望河楼止,大体呈东西向分布,全长约51千米,平均海拔1100至1800米。墙体采用泥土夯筑、条石砌筑、砖包等建筑手法。有的段落或存夯土、或存墙体,墙体上现存4座空心敌楼,总体保存尚好。境内长城(黄河边)由偏关县万家寨镇老牛湾望河楼起沿黄河东岸向南经大嘴、东长嘴、乾坤湾、万家寨、麻地塔、五铺梁、欧梨嘴、小寨子、天翅湾、关河口、天峰坪、石峁至寺沟南嘴楼入河曲县境,大体呈南北向分布,全长约35. 7千米,平均海拔927—1100米,该段长城以山险为主,尚存墙体约3530米,以制高点建有烽火台控制全线,总体保存尚好。
明代以前长城。偏关县境内早期长城分布于南堡子乡南泉寺教子沟村、地椒峁村一带,全长约6100米,总体保存一般。
长城保护情况
偏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工作的批示精神和《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制订了长城保护计划,开展了长城保护修缮和重点地段抢修工作,大力推进长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利用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先后恢复了三关总传烽护城楼,建起了中国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了寺沟长城150多米,恢复并开发了水泉堡地下长城,同时对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进行了维修,对老营堡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复修。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县成功举办了以“爱我中华,护我长城”为主题的山西省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弘扬了长城文化,宣传了长城保护工作,在偏关大地上有一批爱长城、护长城的守关人,长年研究长城、保护长城、宣传长城,形成了人人保护长城的浓厚氛围。
滑石涧堡
滑石涧堡位于关城正北80里的北大门出口处。明宣德九年(1434),太原镇总兵李谦建滑石涧堡,并在外围层层设防,修筑烽燧、墩台、壕堑、亭障,增筑重墙11道。其城周广里许,砖石各相半,其中最大的长条青石达1.52米,最大的城砖长0.42米,宽0.21米,厚0.08米,重24斤。内建守备公衙一所,中军官衙一所;清代建察院公署一所。堡前建把总衙一所、营房三百间,分街衢五道。堡内建马王庙,北城楼又塑真武像。堡内当时建地下水窑11处,以供军需。其水窑为大长青石条块搬劵而成,深9米,宽3米,为红胶泥、石灰相伴夯实铺底,无渗漏,每眼可容水千余担,至今仍供居民使用。建筑颇具特色,堡城开南门和东门,两块石匾分别书“滑石涧堡”和“镇宁”。
城墙四角突出,上建垛口、射孔和望台。据建堡石碑记:“明隆庆三年(1569)复加修筑,万历五年(1577)修塞垣抵滑石。厥地乃偏关之保障,三关之锁钥也,其形险固,造物者设也,以作藩篱防守。”据《偏关志》载:“堡,初置操防守备一员,兵丁250名;隆庆三年添设守备一员,兵丁375名,马17匹,所辖边垣36里。”此为重要的戍边要塞。驻地官军闲时耕种操练,一有战事尽则举烟鸣炮,夜则举火为号,形成强有力的防卫圈。
忻州古城偏关主题院落
忻州古城偏关院落位于忻州古城中心,紧邻明月楼,西城门草市巷,距离泰山庙小吃街,古城温泉民宿区500米,地理位置优越,偏关主题院落占地面积1025平米,建筑为晋北传统四合院格局。
主题院落由“黄河院、长城院”组成,以“牵手”为打造理念,其中黄河院为住宿区、占地485平米,长城院为餐饮区,占地540平米,紧紧依托“双龙并行、晋陕峡谷、石板窑、泥皮墙、黄河船、红柳编”等特有因素,按照“突出偏关特色,彰显偏关文化,打造经典民宿,推出特色美食”的原则,高水平完成了院落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主题院落管理主体为偏关县老牛湾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经营者的方式成功引进西贝餐饮集团旗下山西老牛湾冰醋酿造有限责任公司进驻经营,偏关主题院落于2020年6月6日正式开业运营。
偏关主题院落的成功运营将在推动偏关县招商洽谈、对外开放、文化展示、旅游推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将有力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和产业升级。
百里长峡
偏关是黄河入晋第一县,百里长峡是晋陕大峡谷的起始段落,也是最险峻壮丽的段落,峡谷曲回九转、碧波荡漾,天然河段大河奔流、一泻千里。黄河向南奔涌而来,虽遇高山险阻,却没有暴跳如雷,惊涛拍岸,而是欲进先退,智慧转身,迂回向北,从容向南。
万里长城逶迤东来,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和滔滔黄河握手会面。一条是人类勤劳和智慧所造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巨龙;一条是大自然神工奇力所造就的百转千回、金涛澎湃的奇观,交汇偏关、地杰人灵。 这里人文与自然争胜,天工与人力共美,山河形胜,美不可言。
“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
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位于水泉乡水泉村,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
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是偏关边塞军事历史风情游的一部分,由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2013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水泉乡人民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目前,水泉营古堡已修复古道、古牌楼、古戏台,新建红门口水泉营历史文化展、水泉地区民俗展和广场雕塑。地道改造完善适合开放的有1650米。战备地道分两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8年—1969年)是水泉地方武装和当地老百姓全民动员挖掘土洞,长度约为4400米;第二期(1970年—1980年)由县人民武装部指挥,利用原先的部分土洞,完成了后来的砖砌地洞,长约4500米。当时民工由全县15个公社的民兵一月轮换一批施工,断断续续历时13年,总长约8900米。水泉战备地道的主体功能是藏运兵员,设有指挥部、供粮处、医疗室、饮水源、瞭望台、会议作哉室、伙房、广播站等设施,上下三层,出口众多,四通八达,又因为其主体部分由明长城砖砌成,更增加了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现存战备地道中首屈一指,名副其实。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
黄河长城握手处简介.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1-03
偏关:诗意慢生活 北方桃花源.今日头条.2025-08-27
人文地理.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7
2025年偏关县政府工作报告.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08-21
景区景点简介.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7
偏关县滑石涧堡简介.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7
忻州古城偏关主题院落简介.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8
历史沿革.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7
偏关概况.偏关县人民政府.2024-03-20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3-20
中国建研院:多措并举助力山西偏关退出贫困县.澎湃新闻.2024-03-20
黄河老牛湾-百里长峡中最美的回环.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8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广灵等16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5-06-15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2-02-14
自然资源.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7
行政区划.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08-27
中国共产党偏关县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8
人口状况.人口状况.2020-11-24
忻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忻州在线.2021-06-04
偏关发展“三绿”产业谱写实践新篇章.偏关发展“三绿”产业谱写实践新篇章.2025-11-03
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简介.偏关县人民政府.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