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在植物病理学领域,根据寄主和病原菌之间的特定交互关系,植物的抗病性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形态特征
水平抗病性,也被称为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是指寄主的一个品种对其所遇到的所有小种都表现出一致的反应,而不会对不同的病原菌小种产生特殊的或专门的反应。当绘制出具有此类抗性的品种对某种病原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反应柱状图时,可以看到各个柱子的顶部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因此得名水平抗性。
基因调控
水平抗病性通常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能够抵抗多种甚至全部的小种,通常表现为中等程度的抗病能力。在病害流行期间,它们可以显著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从而减轻寄主群体的整体受损情况。由于这种抗性并不对病原菌的生理小种施加定向的选择压力,因此不会导致生理小种发生改变,进而也不会造成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水平抗性被认为是稳定且持久的,有时也被称之为持久抗性。
应用价值
水平抗病性在农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抵御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能保持其抗性特性,不易受到病原菌变异的影响。这使得含有水平抗病性基因的作物品种能够在长期种植中持续发挥保护作用,对于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
垂直抗性 垂直抗性与水平抗性的区别.docx.原创力文档.2024-10-31
水平抗性.知网空间.2024-10-31
什么是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各有何特点.百度经验.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