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故居
来源:互联网

李光地故居,是清代名臣李光地在福建湖头镇的故居,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是明初李氏先祖李森所建,经清初扩建重修,前后三进,被称为“大宗祠堂”,乃湖头李氏祀先祖、明宗规、行族事的所在地。

李光地故居由住宅、聂氏宗祠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问房大厝。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光地故居旧衙,又名“昌和堂”,建于清初,位于中山街左侧,主体建筑前后五落,建筑前后、左右有机衔接,是典型的清代闽南地区宫殿式大厝。李光地故居的新衙为典型的泉州市传统官厝,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民居博物馆。新衙大厝占地5亩,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新衙原为五进双护厝结构,现保留四进双护厝,东西巷、四周环筑围墙,门庭广阔,构成一个封闭规整且独立的宫殿式建筑群,整体堂皇古雅、肃穆大方。贤良祠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闽南传统红砖建筑,占地6000多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式。第二进聂氏宗祠为悬山式屋顶,宽深各3间。厅堂内外环墙嵌有大理石镌刻,包括康熙帝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朱熹家训”等诗文。祠堂后面有个藏书楼,被小山、花园和小桥流水所环抱,南面为临水轩、荷池等,山光水色,争相辉映,景致宜人。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李日燝所建,为五进双护大厝,有100多个房间。

历史沿革

李光地故居,是明初李姓先祖李森所建,经清代扩建重修,前后三进,被称为“大宗祠堂”,乃湖头李氏祀先祖、明宗规、行族事的所在地。

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经派兵围困泉州市,李光地献计帮助拉哈达解围。为了报答李光地,拉哈达给他建一座大宅。

建筑布局

李光地故居由住宅、聂氏宗祠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李光地故居前后三进,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旧衙

旧衙,又名“昌和堂”,建于清初,位于中山街左侧,主体建筑前后五落,建筑前后、左右有机衔接,是典型的清代闽南地区宫殿式大厝。这是宁海将军拉哈达为答谢李光地帮他解郑经部将刘国轩“泉州之围”而赠予的将军府,门外对联“绮罗日暖将军府,南音春深宰相家”说的就是这件事。

新衙

李光地故居的新衙为典型的泉州市传统官厝,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民居博物馆。新衙,就是后人所说的“相府”,又名“昌祐堂”,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为李光地夫人瞒着李光地所建,原为五进双护厝结构,现保留四进双护厝,东西巷、四周环筑围墙,门庭广阔,构成一个封闭规整且独立的宫殿式建筑群,整体堂皇古雅、肃穆大方。新衙大厝占地5亩,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

从新衙下巷口进入“接官亭”,该处大门镌有一副“赞元重万国,高志局八区”的对联。走过石板路,大门口竖有两根高10多米的旗杆。在明清时期,只有到一定级别的高官所建的住宅,才能竖旗杆,这也是“相府”区别其他宫殿式古建筑的标志。

燕尾脊飞檐下,新衙正大门上有一对联,上书“相门知理学,府第传乾坤”,生动再现了李光地一生的功业。再往里走,庭院幽深,悬挂着各类匾额和墨宝,古风遗韵十足。从新衙二进开始,依次悬挂着“夙志澄清”“夹辅高风”“谟明弼谐”“昌时柱石”等匾额。在新衙的官厅内,悬挂着四幅李光地的亲笔诗作。当中以“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广泛流传,这也是李光地后人都会念的诗。

新衙门口还立了一尊“犭贪”(音同“贪”)。“犭贪”乃天界的一只神兽,生性贪婪。这只“犭贪”的首部与身体最初是断开的,后来才黏合上去。李光地把断首的“犭贪”放在门口,是为了警示后人“当官切记廉洁奉公,不可贪图非分之财;做人则要诚实,不可心存不轨,掠夺不义之财,否则会有掉脑袋的危险”。

贤良祠

贤良祠,原名榕村书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李光地命其长子李钟伦建造一间家族书屋,因其地榕树数亩成荫,故名“榕村书屋”。贤良祠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闽南地区传统红砖建筑,占地6000多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式。第二进聂氏宗祠为悬山式屋顶,宽深各3间。厅堂内外环墙嵌有大理石镌刻,包括康熙帝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朱熹家训”等诗文。祠堂后面有个藏书楼,被小山、花园和小桥流水所环抱,南面为临水轩、荷池等,山光水色,争相辉映,景致宜人。

问房大厝

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李日燝所建,为五进双护大厝,有100多个房间。李日燝曾花费巨资、招募乡勇,配合官军连战4个多月、经100多场战斗,最终救出被山贼掳掠的李光地。康熙帝听闻此事后,特赐“在原至谊”御书四字,以表彰李日燝至亲至情。

地理位置

李光地故居位于中国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

传承保护

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李光地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实物资料。

纪念人物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登进士第五名,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其主事治理河患修建水利,献策平定三藩,并极力举荐施琅收复台湾,政绩显著。

参考资料 >

世遗泉州|名居·李光地故居:“一代名相”好家风.北青网.2025-09-17

八闽文脉·人物 | 李光地:理学名臣 兴国振族.微信.2025-09-17

福建名人 | 李光地:生前报效国家 身后家训传世.微信.2025-09-17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人文地理】冰壶清风留人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5-09-17

探访李光地故居,“卓然一代之完人”.微信.2025-09-17

安溪湖头古镇文化街区:名相故里 古街新传.百家号.2025-09-17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