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区
来源:互联网

西市区,隶属于辽宁省营口市,位于营口市市区西部,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辽东湾东岸,辽河入海口处;介于东经122°07′22.31″~122°13′47.62″,北纬40°37′31.06″~40°42′31.22″之间;东起新华路、体育路与站前区接壤,西临渤海辽东湾东岸,南至民兴河与老边区路南镇大水塘村毗邻,北跨辽河至营盘公路与辽东湾新区相连;西市区总面积316.93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5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地营口市西市区渤海大街西65号。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3万人。

2024年,西市区生产总值163.4亿元,比2023年增长5.6%。

历史沿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5月营口代替牛庄开为通商口岸后,英、法、美、日、俄、瑞典荷兰挪威等国在东营子的三义庙附近设置领事馆,欧美洋行、银行也集中于此。

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在此区域内设置了山海常关(俗称东海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4日,沙俄借镇压营口市义和团运动之机,军事占领营口,西市区辖区随营口为俄罗斯占领区。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营口,西市区辖区随营口为日占领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2月,日本归还营口,营口海防通知厅和奉锦山海关区兵备道重新回归营口,西市区辖区随营口重新隶属于清政府管辖。

宣统元年(1909年)前,区境内隶属于盖州市

民国二年(1909年)建立营口直隶厅后改属之。

民国二年(1913年)营口直隶厅改为大石桥市,区境内除“满铁附属地”(日本占领区的营口交界地)外均隶属之。

1922年(民国十一年)营口县试行区村制,共分八区,境内有二、三、四区。1948年2月营口解放,建立了8个区人民政府,西市区境内建立了其中的4个区人民政府。1957年12月,营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组建西市区人民委员会,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3个街居民委员会。1963年营口人民委员会撤销新华区,并将该区所辖的胜利、清华街道办事处(22个居委会)划归西市区人民委员会领导。1968年10月,西市区人民委员会改名为卫东区革命委员会,不久又改为西市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25日,西市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西市区人民政府。

2015年,西市区与沿海产业基地、营口国家高新区整合发展,实现三区合一总体规划。2017年,中国(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获批成功,西市区行政区域覆盖自贸区主要规划区域,并拥有3.6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代管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市区位于营口市市区西部,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辽东湾东岸,辽河入海口处;介于东经122°07′22.31″~122°13′47.62″,北纬40°37′31.06″~40°42′31.22″之间;东起新华路、体育路与站前区接壤,西临渤海辽东湾东岸,南至民兴河与老边区路南镇大水塘村毗邻,北跨辽河至营盘公路与辽东湾新区相连;西市区总面积316.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市区地形北窄南宽,属滨海平原,地形东窄西宽,平均海拔2.5米。

气候特征

西市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

西市区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地上有大面积沿海滩涂、坑塘、草场和湿地。

近海有海洋生物100多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物种种类繁多,主要经济品种有对虾属毛虾属、海蜇,周边海域还有一定面积的生物产卵、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海洋旅游资源条件优越,较著名的湿地公园、西炮台公园资源各2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8月,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共5个行政村、32个社区。政府驻地营口市西市区渤海大街西65号。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西市区常住人口212913人。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3万人,户籍总人口160682人。

民族

截止2014年,西市区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布依族、维吾尔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等13个民族。其中回族和朝鲜族聚集人口较多,已形成聚居片区。区内有回民小学和朝鲜族高中等民族学校。

经济

综述

2015年,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12.2%,是2010年的1.8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4亿元,年均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9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8亿元,年均增长2.4%,是2010年的1.1倍;非税收入0.27亿元,年均下降27%,是2010年的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年均增长14.2%,是2010年的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12元,年均增长12.8%,是2010年的1.83倍。

2020年,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3亿元(含产业基地),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1亿元,同比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亿元,同比增长6.3%;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150元,同比增长1.3%。

2021年,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实现143.1亿元,同比增长0.1 %。

2024年,西市区生产总值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9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29:42.86:56.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1元,比上年增长3.6%。

第一产业

2024年,西市区粮食产量1106吨。其中,水稻产量900吨;玉蜀黍属产量150吨;大豆产量56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吨。其中,猪肉产量27.8吨;牛肉产量2吨;羊肉产量2.7吨;禽肉产量7.4吨。全年禽蛋产量24.1吨。全年生猪出栏324头;年末生猪存栏152头。

第二产业

2024年,西市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本级比上年增长12.9%;产业基地比上年增长8.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

第三产业

2024年,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全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8707.7万元,增长17.6%;日用品类616.3万元,增长7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885.5万元,增长14.6%;中西药品类2528万元,增长28.8%;文化办公用品类8.4万元,增长546.2%;石油及制品类3545.8万元,增长78.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686万元,增长78.5%;汽车类3774万元,增长33.5%。

文化

西市区是营口市的发祥地,这里孕育着河海文明,成为早期移民、宗教、民族的融合之地。形成了以“辽河老街”为核心的百年商业市井文化;以西大庙为核心的北方妈祖文化,以华安为核心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及通惠门-双庙子为核心的多元文化。

宗教

西市区宗教文化浓郁,营口市基督教会坐落在西市区,清真寺与清真东寺均已过百年历史,其中清真东寺是清代著名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兴建的,西市区是营口地区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西大庙(既妈祖庙)于1726年在龙王庙的基础上兴建的,是渔民祈求平安的祈福地。

文物古迹

西炮台遗址

西炮台遗址位于西市区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该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悬索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八处暗炮眼,台东是一条长达62米,宽9一12米的登台坡道,与东面正门相对。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台一座,台东各设有一条长24米,宽4米的坡道;由此上下小炮台。炮台周围是泥土夯筑的围墙,平面凸字形,全长1000余米,存高5米。围墙两侧附加沙土、白灰护坡。围墙外8一12米是一周护台壕。在东侧围墙辟一大二小城门,大门居中。三城门外30米处,各有一影壁墙,皆夯土筑成。1991年在对炮台进行清理工作中,发现了铁炮、炮弹,洋枪子弹、铁、石筑墙夯具,青砖、柱础、滴水、瓦当、瓷罐、瓷碗、瓷盘、瓷匙、銮铃等文物近百件和原来的房址遗迹。

辽河老街

辽河老街由营口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辽河老城位于西市区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清雍正四年(1726年)营口市修建天后行宫时,辽河老街就是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成为近代东北地区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辽河老街两侧存百余年的近代建筑31处。

夕阳海滨

营口主城区位于渤海辽东湾畔,海滨就位于西市区。这里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可观夕阳映海的地级市。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所以中国绝大多数的沿海城市都可观海上日出。由于营口处于内海渤海东岸,“海上观日落”成为营口特有的景观。每日傍晚时分,可见夕阳坠海,景色十分秀美。2006年,营口高新区修建了海防堤工程,增加了景观带,供市民观赏。

地名由来

西市区是由西市场而得名,曾叫过繁荣区。西市区营口市城市发展的起源地,早先以龙王庙为集市,后建天后宫既妈祖庙(现称西大庙)。随着没沟营口岸的对外开埠,营口城市得名。营口成为了一个繁华的码头。1900年俄罗斯强占营口,设立了民政厅统治营口。俄国修建了大石桥市营口的铁路,在市区东部码头处修建了牛家屯火车站,拉大了营口城市的建设规模。1904年日本打败俄国占领营口,废止了俄国修建的牛家屯火车站,将新火车站建在青堆子镇附近。日本在营口划出了交界地,归满铁管辖,并设立了营口军政署,对营口交界地进行殖民统治。然而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安分在交界地范围内,逐步在交界地外的地方大兴土木,开工厂、银行、医院等等。并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日本菜市场(今站前区菜市街)。营口市市区东部逐步由日本占领,日本人成为营口市区东部的“主人”。而中国人大部分还生活在市区西部,同时也形成了繁华的菜市场,相对于市区东部日本人的菜市场,本地人称西市场。西市场的名气较大,名字一直保留至今,曾有西市场街道办事处。解放后,西市行政区域名称更替几次,行政区划拆并多次,西市场都作为主要名称存在。1957年营口市恢复区级行政管理体制,在此成立繁荣区。1958年1月,考虑西市场对西部居民日常生活贡献意义较大,恰巧又在市区西部,经营口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繁荣区更名为西市区。

交通

西市区位于辽河出海口,是营口市市区的发祥地,处于营口老港和鲅鱼圈区新港之间,与环渤海各城市有着天然的联系,交通发达。

辽河大桥位于滨海路,横跨大辽河,全长4.44公里,连接着营口与北京。

辽河南北两岸除冬季外有水上巴士摆渡。

营口兰旗机场坐落在西市区行政区域内,是辽东湾地区的中心机场和枢纽。现已开通了至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圳、烟台市哈尔滨市的航线。

社会

社会保障

2015年,西市区实现实名制就业6200人,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职工18239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职工12900人;享受低保7214户、12565人,共发放低保金4344.53万元;实施各类救助、补贴资金总计1083万元。

2024年末,西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0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359人,增长2%。年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402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725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西市区在“全民健身与和谐营口市同行”活动中,修建了启文小区等9块健身场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20余件。营口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也坐落在西市区行政辖区内。

西市区是旧营口码头曲艺戏曲的聚集地,尤以西大庙、坑洼甸为著名,近代曾有很多曲艺名角来营口说书唱戏。2015年7月,西市区演出了由袁田、刘振波、韩相波、金玉、雷志成、安紫波、刘靖坤七名评书演员创作、改编和排演了一批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曲艺作品。评书演员演出《许云峰赴宴》《桥头镇》《肖飞买药》《智擒小野》《“张作霖手黑“那段背后的故事》《血战李家坡》等抗战题材的曲艺节目。至今在辽河老街内仍有泰顺祥、艺合楼等茶楼在表演评书、相声大鼓、快板等曲艺,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2015年,成功开展西市区第九届少儿中国艺术节系列大赛。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完成建设10个社区书屋。

2024年,西市区开展城市微醺音乐会、红色研学、全民健身等活动50余场,参加市民约5万人次。依托辽河文化产业带打造网红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辽河老街重点商户客流量增长112%,营业收入增长315%,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被评为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表基地。

教育事业

根据2016年6月官网信息显示,西市区共有7所学校,1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09人;33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614人。还有一所教师进修学校和一所教辅机构。西市区共有在编教职工446人,专任教师410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教师数为17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8%;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399人,占97.3%;荣获市级(含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达805人次。

2024年,西市区有公办小学8所,在校学生6770人。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2952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4年,西市区1户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户企业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获得省级立项,1户企业获省级研发中心,2户企业晋升市级研发中心,4户企业继续享受省创新型企业专项资金,7户企业的8种产品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产品,10户企业纳入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

2024年,西市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推荐申报雏鹰企业4家家,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300万元,同比增长21.6%。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西市区新增设医疗机构3家,具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机构达35家。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参合农业人口6691人,参合率超过99%。

2024年,西市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36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0所)。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82人,其中,执业医师446人、注册护士392人。全区共有床位287张。全年总诊疗人次8.3万人次,出院人数0.36万人。

代表人物

近代回族爱国主义革命者-尹神武、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大陆著名音乐制作人李杰均出生在西市区。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西市区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2年12月29日,西市区入选“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

西市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5-09-29

2024年营口市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5-09-04

西市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营口市西市区政务信息网.2025-10-21

行政区划信息 西市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5-09-29

西市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29

西市区概况.营口市人民政府.2025-10-22

西市概况.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5-10-22

《西市区街道权责清单的通知》的图文解读.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5-10-22

营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掌上新营口-头条号.2021-06-14

西市区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3-14

2021年西市区统计公报.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2-07-08

西市区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5-09-04

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满天星”训练营和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教育部.2021-05-3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5-06-0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