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时(1906年-1989年11月7日),字际平,直隶武清(今天津武清)人,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任国民政府天津市副市长、市长。
杜建时十二岁时,考入天津市南开中学。十七岁时,考进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投考北平黄寺奉系军阀所办的东北讲武堂北平分校。1931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后留校当教官。1936年,杜建时被保送入美国堪萨斯州陆军参谋大学。之后又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毕业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参加抗日战争,并担任第九战区参谋处少将处长,后调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任主任。1942年,杜建时被任命为陆军大学教务处处长。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国防研究院主任,筹建国防研究院。1943年2月,中、美、英三国高级幕僚集会于印度的加尔各答。中国方面出席的为宋子文、何应钦,杜建时以随员身份参加。1945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杜建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会议正进行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立即电召他回国,准备参加内战。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天津市副市长、市长。1949年1月杜建时在天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1961年,他被特赦释放。1983年起,杜建时被选任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参加了更广泛的社会活动。同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定,杜建时摘掉“战犯”帽子。1989年11月7日,杜建时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建时,于1906年出生在河北杨村(现属天津市)一书香世家。全家四世同堂。高曾祖父为清末进士,曾在四川省任知府多年,后归仕还乡,建有家业。高曾祖母被家人尊称“老祖”,治家有方。杜建时从小由她亲自教育抚养。他五岁时,就能背诵二三十首唐诗,以后又继续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其“老祖”还经常给他讲《岳飞传》《三国演义》等故事。
杜建时十二岁时,考入天津市南开中学。因有文言文的基础,学业长进很快,门门功课优秀。十七岁时,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在“五四运动”中,受学生运动的影响,认为没有武力就不能抵御外侮,遂产生了当军人的念头。1925年,即投考北平黄寺奉系军阀所办的东北讲武堂北平分校。奉军在关内失败后,随校迁往东北。杜建时以优等成绩毕业,先派在炮兵教导团任连副,不到半年,就提升为连长,一年后又提升为营长。
1931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后留校当教官。1934年,蒋介石指派杜建时出国深造。起初,他在美国堪萨斯州陆军大学读书,毕业后尚未回国,蒋介石写信给他说:“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我们将领中懂得国际关系的人太少,你要再入一个学校学习国际关系……”杜建时遂又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毕业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杜建时在1939年自美国学成回国,时值武汉会战之后,蒋介石曾一度委任他为第九战区中将高级参谋及副参谋长。不久,蒋介石以杜建时学术较深,为培养各级干部,令杜负责领导军事教育。
1940年,杜建时以九战区副参谋长兼任中央军校长沙分校主任,培训中、初级干部,以应抗战中干部的需要。自1941年初,他又兼任湖南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对地方党、政、军干部加以轮流培训,以提高干部素质。到1942年为止,前后两单位共约三万三千人受到训练。1942年,杜建时后被任命为陆军大学教务处处长。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国防研究院主任,筹建国防研究院。该院为新创办的最高军事学术机构,目的在培养陆、海、空各军种高级统帅和幕僚人员,由各部队、军事机关选调曾在国内外陆军大学毕业而又具有作战经历的将级军官任研究委员或研究员,共有四十余人。第一期结业后,正在筹备第二期,适值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因还都等事务繁重,且积极筹划内战,该院因而停办。但杜建时对该院的创办和主持,著有成绩,更受到蒋介石的赞许和信任。
在杜建时筹办和主持国防研究院期间,适值美国为对中国军事援助事,派以马格鲁德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来华协商,蒋介石遂委任杜建时兼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中将高级参谋及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协助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商震与之谈判。太平洋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向美国建议成立中、美、荷、澳四国军事同盟,并由美国总统主持其事,很快得到美国复电同意。富兰克林·罗斯福建议成立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统帅,指挥中、越、泰、缅战事,并选派约瑟夫·史迪威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华后,杜建时即陪送史迪威拜见蒋介石,还担任翻译工作。后来,史迪威与蒋介石发生尖锐的矛盾,罗斯福派玛丽·居里来重庆市调解,也是由杜建时负责接待。
1943年2月,中、美、英三国高级幕僚集会于印度的加尔各答。中国方面出席的为宋子文、何应钦,杜建时以随员身份参加。未几,英、美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简称CCS),放弃全面反攻缅甸的计划,决定只从北缅进攻,并决定暂不通知中国。蒋介石命令杜建时立即探查事实真相。他乃邀宴美国首席武官狄拔斯和驻中国美军司令部参谋长巴朗,及时弄清了问题,向蒋作了汇报。为讨论反法西斯同盟将要取得战争胜利时的协同作战问题,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起中、美、英、苏在开罗举行盟国首脑会谈。蒋介石接到罗斯福的邀请后,先让商震、林蔚以及杜建时等在内的重要幕僚先拟定会议中的提案。其中主要是反攻缅甸的提案,要求美国装备、训练中国军队,要求英国大力支持中国军队在缅甸的反攻军事行动等问题。提案拟就后,经蒋介石、宋美龄、王宠惠讨论修改。1943年11月20日,商震、王宠惠率杜建时在内的重要幕僚飞抵开罗,从事参加会议的准备工作。次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及周至柔同机抵达开罗。
开罗会议之后,中国军队由于陆上国际援助路线被切断,蒋介石曾电请富兰克林·罗斯福保持中印航运每月五千吨运输量,维持第一线五百架飞机战斗力,罗斯福复电同意,蒋介石即要约瑟夫·史迪威从中催促。但是史迪威忙于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训练而忽视空军,且忌妒陈纳德志愿航空队在中国的发展,阳奉阴违,不但不催促,反而暗中阻挠。从此蒋、史矛盾进一步尖锐。史迪威曾函请杜建时,托其代请蒋介石接见,蒋也置之不理。1943年夏,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会于乔治·华盛顿,讨论地中海、缅甸作战与美国空军在中国战区的使用问题,中国也被邀请,蒋介石派宋子文偕杜建时代表参加,称之为“三义会议”。在会上,杜建时、宋子文支持克莱尔·李·陈纳德的意见,反复说明中国战场急需优势的空军力量,以防日军再行深入,希望中印航运7、8、9三个月吨位全部为十四航空队输运汽油和武器。这些意见,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所接纳。这年德黑兰会议时,适值中国的湘西重镇常德被日军攻占,罗斯福询问约瑟夫·史迪威蒋介石军队的抗日能力如何,史迪威借此大谈中国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的无能。罗斯福对史迪威说,国民党既然如此,可与其他党派联系,改变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局面。史迪威得此指示,回重庆市后,曾与其政治顾问谢伟恩等商议支援共产党的办法。其时,美军司令部不断传出,美国将以美械装备八路军。在一次酒会上,杜建时向美军司令部参谋长布朗询问此事,布朗沉吟了一下说:“此传说尚无确实根据。”杜建时又问:“何以有此传说?”布朗答:“下面有此活动,但不能成为事实。”杜建时再问:“为什么不能成为事实?”布朗答:“约瑟夫·史迪威根本不喜欢共产党。史迪威说要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蒋委员长调出胡宗南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对于谢伟恩,杜建时通过史迪威的秘书也作了了解,知道谢伟恩鄙视蒋介石政权而赞扬共产党,主张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联合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统一的中国政府。杜建时将这些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蒋说:“你设法再了解史迪威背后这些人的意图。”杜建时又访问美国首席武官狄拔斯,狄拔斯也不以史迪威的行动为然。
1944年秋,史迪威正式邀约何应钦、商震会谈,杜建时也应邀参加。约瑟夫·史迪威正式提出要求国民政府改变谋略,解除陕北地区封锁,调胡宗南四十万大军参加抗战,否则对盟国是不真诚的态度;并说八路军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能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游击战,只是武器缺乏,美国愿将军用物资直接装备第十八集团军,发挥其抗日的力量等等。因此,蒋介石对史迪威更加痛恨,蓄意撤换史迪威,曾向到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乔治·华莱士表达此意,华莱士允诺向富兰克林·罗斯福转达。是年9月,帕特里克·赫尔利来华,由杜建时陪同,数次与蒋介石会晤,蒋坚持调换约瑟夫·史迪威,赫尔利遂据实电报罗斯福,其中有“蒋、史性格水火不相容”“有史迪威在,中美不能合作”等语句。杜建时在赫尔利处得见电文原稿,告知蒋介石,蒋大喜,对杜建时说:“你要好好照顾赫尔利,常和他交谈,用良好的私人感情,换取政治上的方便。”罗斯福复电决定撤换史迪威,并提出从帕兹、阿尔伯特·魏德迈二人中由蒋介石选其一继任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因魏德迈当时任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参谋长,指挥过中国驻印军,对中国情形较熟悉,且蒋、魏曾见过面,在礼仪谈话中魏德迈对蒋介石表示尊重,故蒋介石选中魏德迈继任约瑟夫·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10月底,魏德迈到重庆市就职,由杜建时陪同谒见蒋介石。魏德迈和史迪威的傲慢态度不同,一开口就说:“我是统帅的参谋。参谋的任务是忠实地执行统帅的意图”;又说:“军事上一切事情,都要请示后再办。”蒋介石对阿尔伯特·魏德迈的“必恭必敬”态度十分满意,加以杜建时和魏德迈在美国堪萨斯州陆军大学是同学,私人交谊颇深,从中联系,使中、美军事关系趋于密切。其中,把租借物资分配权交给了蒋介石,在蒋介石、陈诚等的谋略下,全部装备了他们的嫡系部队,为尔后内战增加了资本。
1945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杜建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会议正进行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立即电召他回国,准备参加内战。
1945年9月,杜建时回到重庆市。蒋介石特派他到天津市担任第十一战区驻津、唐、榆代表,在天津成立办事处,任务是招抚附近伪军,以接应从天津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守住海口市及北宁沿线各要点,肃清附近共军,以便大部队调往华北和东北地区。为指挥上的便利,又加委杜建时为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副市长。10月初,他前往北平面见十一战区长官孙连仲,汇报工作,并参加10月10日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的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回到天津后,与美国军队海军陆战队司令骆基中将(第三军团长)举行多次会谈,首先成立中美联合参谋处,主要任务是交换共产党在北宁沿线活动的情报,并规定每周汇报两次。双方还对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三军团所属部署进行了讨论:除第二师仍留驻冲绳岛待命外,其第一师以一个团主力驻天津市,一部驻北平市、塘沽区;以一个团驻北戴河区、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以一个团分驻唐山、昌黎、滦州等北宁铁路沿线各站。其直属部队的空军、机械化骑兵、炮兵、工兵、装甲兵等兵种以及后勤部队均驻天津、塘沽一带。同时,利用美国军队舰艇运送日俘、日侨。当时先后集中到天津的日俘、日侨约二十八万人,均由杜建时会同骆基,调用百只登陆艇,历时四个月遣运回日本。
北宁护路司令直属于东北行营。杜建时在天津组建司令部,收编了伪军李海天、刘德溥、奕乐山等部,各给予师的番号,配合美国海军陆战队打通北平市至锦州市段交通,占领北平、天津、杨村等飞机场及塘沽区、秦皇岛市、葫芦岛市等港口;又于10月底接应第九十四军、九十二军飞运北平、天津市。从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先后接应第一军、第六军、第四十九军、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第七十一军、第五十军等部,从海上在秦皇岛、葫芦岛登陆,开赴东北地区。此后,北宁护路司令部已无实际作用。
杜建时因顺利完成蒋介石的“开路”任务,更受蒋的赞许。在天津市市长张廷谔卧病退职后,杜建时被擢升为天津市市长。
杜建时到南京述职时,蒋介石说:“你在天津的首要任务是配合军事维持治安……你可以利用市长地位多和部队联系,部队中很多是你的同学和学生,鼓励他们好好为民族、为国家尽力。”
杜建时任市长职后,为了稳定人心,宣布了四条施政方针:一是“实行地方政治”,由地方代表选举,组成参议会;二是“增进市民福利”,也就是设法办到市民有足够的粮食吃;三是“扶助工商业”,即协助工厂不停产、商店不关门;四是“转移社会风气”,就是改变官吏们的贪污读职,党棍横行,党同伐异等腐败现象等等。同时,杜建时任市长当年内战全面爆发,虽然战火还没有烧到天津,作为天津市市长的杜建时已经开始了准备,天津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自古就有“九河下稍天津卫”的称呼,从清朝末年开始,为了防洪、灌溉、排污的需要,天津城先后又开挖了墙子河、南围堤河、卫津河、月牙河等多条市区河道。这些河道,加上,原有的海河、子牙河、南运河,为杜建时的城防工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杜建时的城防南北25华里、东西宽10华里,周围共84华里,城防线上构筑高4米,宽2米的一道土墙,墙外挖一道宽10米,深3米的护城河,由内墙顶到河底高达7米。工程修筑期间,杜建时时常亲临工地现场,予以监督。
另外,当时天津市、北平市市民食用粮经常处在紧张之中。抢购粮食成风,引起社会骚乱,学生“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兴起。杜建时曾以欺骗和压制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粮荒问题,即命市长办公室向新闻界暗示假消息,说粮食部已将价格低廉的大批喜米运津,正筹划起运,迫使囤粮大户纷纷抛售,不敢买进;同时急令治安部门暗中开放粮价,黑市交易暂不闻问,粮价在社会上虽略有提高,但到处都可买到粮食了。另一方面,令警察、社会局清查全市仓库,勒令抛售存粮,一些中、小粮户,在强压之下,只好抛售,就这样一度使粮荒趋于稳定,粮价也略为降低。以后,美国以支援蒋介石内战为目的,假“经济合作”之名,提供美粮援助,五大城市(沪、宁、平、津、广)采用配食制度,即市民可凭证每月购美援粮食十五斤、政府分配粮食十五斤,并组织民食调配委员会负责办理,粮荒问题暂告缓和。1947年初,上海市黄金、美钞波动甚剧,影响到天津市,杜建时作出对“黄金、美钞紧急管制”的决定,以政治力量强制停止黄金、美钞交易,并亲自到黑市交易所去压制取缔,缓解了短时的通货膨胀。但在1948年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政府为压榨人民储存,改用金圆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引起市场一片混乱。杜建时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为蒋介石搜刮民间金银、外币,作为他们以后去台湾的资本。
1946年12月24日,美国军队海军陆战队士兵皮尔逊等在北平市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事件发生后,南开大学学生上街游行,杜建时面嘱警察局长李汉元:“学生上街游行,应派徒手警察沿街维护,不可干涉。”当学生游行到市府前时,要求面见市长,他在市府大堂接见学生,表示同情他们的爱国行动,斥责美国士兵的违法乱纪,并声明向美军驻津司令提出抗议,学生们表示满意。杜建时对人说:“我少年时代,‘五四’运动中,曾反对过直隶省长曹锐、警察厅长杨以德,今天我岂能步曹、杨的后尘,作学生运动的对象!”他还规定,治安人员未经他批准,不准任意逮捕学生和其他人员。
杜建时很注意对天津市的防守,他在地方筹集财力,构建永久城防工事,并设城防构筑委员会主持其事。针对解放军当时没有大口径炮的情况,构筑碉堡以防步兵为主,在城墙上构筑砖石结构水泥立式大型碉堡。重点方向三十米间隔一个,一般方向五十米一个。计划共构筑大型碉堡一千多个、小型碉堡群五百多个。
济南市、东北解放后,平津孤立。杜建时乃面见傅作义,建议其放弃张家口市,集中兵力于平、津、唐地区,总司令部移驻天津,以保“可战、可守、可走”的有利态势。傅作义迟疑不决,反而问杜建时:“白吉尔(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在上海市对记者谈话,有支援上海之意,何以不能支援形势紧张的天津市?”杜建时说:“中央有保守江南、隔江与共产党对峙之意,江北败局已定,美国不会出兵相助。”傅作义仍嘱杜建时与美方保持联系,争取直接支援平、津。
1948年10月初,蒋介石由东北地区视察归来,经天津去北平市,在火车上召见杜建时,对杜说:“华北将有大战。天津地位重要,你要设法长期保住海口市,以待国际变化。”并要杜向傅作义建议,放弃绥远省,集中兵力于平、津,以确保海口。杜建时为此曾向傅作义提出固守平、津、唐三角地区的具体建议。这时,解放军向张家口市发起猛烈攻击,傅作义以其主力往援张家口,致使芦台街道、杨村空虚,塘沽区、天津市暴露在解放军直接攻击之下。
国防部参谋次长李及兰、南京总统府参军罗泽阁、联勤总司令部参谋长吴光朝特地乘专机来津,劝杜建时率天津现有兵力突围到塘沽,从海上逃走。但警备司令陈长捷说:“你(指杜建时)如把部队带走,我只有自杀。”杜建时只得放弃突围计划,作听天由命的打算。
一天,杜建时的老友李烛尘来访,动员他向解放军投降。杜建时说:“我受中国国民党和蒋介石多年栽培,不能‘忘恩负义’,我是军人,军人是不能投降的,但可以尽最大努力,将天津市完整地交给共产党。”杜建时并召集了一次市政会议,对与会者说:“天津恐怕是守不住了,不管经过什么方式,天津也要交给共产党。我们是市政官员,应对天津人民负责,在共产党接收天津之前,你们要坚守岗位,保存好档案和公共财产,不准弃职逃跑,我本人保证不走,作好共产党进来交接的准备。”
这时,蒋介石通知杜建时离津,并两次派飞机来接他。杜建时以既有“保证不走”的承诺,又怕走后天津大乱,遂动员飞行员空机返回南京。杜建时唯一希望的是,傅作义与共产党和平谈判成功,所以拒绝了林彪亲自签名的劝降信件。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市发动总攻,经过二十九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十三万,俘虏了陈长捷等军事要员。杜建时向解放军自首。
杜建时于1961年获得政府特赦。1962年,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他不仅担负审修文史资料的工作,而且亲自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史资料。杜建时还担任文史资料会的港、澳、台及海外组组长,对组织海外人士撰写文史资料,作出了重大努力。后来,他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1983年起,杜建时被选任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参加了更广泛的社会活动。同年,最高法院撤销1961年度特赦通知书,认为根据当年情况,不应以战犯看待。杜建时对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更为感奋。1989年11月7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文章作品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41年,已离婚的杜建时在重庆邂逅曾洛生,相互萌生好感。1947年6月17日,时任国民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与留美女学生曾洛生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婚礼。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杜建时被俘入狱,与曾洛生失去联系。1963年,杜建时获赦,与小其10岁的女画家李念书结婚。
影视形象
人物评价
杜建时同志这种爱国精神,老而弥笃,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政协评)。
参考资料 >
图说老天津:杜建时.新浪网.2024-06-12
CCTV-历史频道-天津解放纪实.央视网.2025-11-04
谁参加了天津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央广网.2024-06-12
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介绍.中国政协网.2024-06-12
决战之后.1905电影网.2025-11-04
杜建时.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