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
来源:互联网

李延年(1904年3月11日一1974年11月17日),字尹吉甫,又名益寿,广饶县人。国民党中将

1923年春,李延年经人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考取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从排长升到师长等职,曾参与两次东征、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1931年,他率部到上海市参加抗日。随后,又奉命参与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以及镇压“福建事变”。193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延年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第十一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自上海到陕西省,参加多次会战,在台儿庄区、田家镇要塞、昆仑关等战役中表现突出。抗战胜利后,李延年奉命主持济南市青岛市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受降工作。1946年,出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主任。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失利后率部南撤。1949年,先后担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六兵团司令官;所部在解放军进攻下相继溃散,他本人由海坛岛退至台湾。1950年,蒋介石以“擅自撤离平潭岛”为由追究其责任,李延年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实际服刑一年后获准假释,此后定居台北市,生活拮据,1974年11月17日病逝,终年七十岁。

李延年是中国国民党军队将领,与李仙洲李玉堂并称“山东三李”。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了包括一二八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及豫西会战等多次战役。陈诚曾评价他“武中透文,颇有大将风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3月11日,李延年出生在广饶县二区大王桥镇一个耕读世家里。父亲李之权熟读《四书》《五经》,文墨甚好,学识渊博。其生育三子,李延年居次。李延年幼时聪悟过人。

李延年幼时其父特别疼爱,但管教颇严。10岁时,他就读村里小学。毕业后以优等成绩升入邻村高等小学堂。16岁时,离开家乡奔赴济南市,考入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常到中国国民党人王乐平创办的“齐鲁书社”借一些进步书籍阅读。1923年春,李延年由王乐平(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延国符(北京特别市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人国民党。

考取黄埔

1924年,李延年从山东商业专门学校毕业,经共产党人王尽美和国民党人王乐平等人介绍,李延年和李仙洲李玉堂王叔铭等人一起,离开济南秘密南下广州市,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10月中旬,李延年与黄埔军校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战斗。同年11月底,李毕业被分配到军校教导团任见习官。不久,升为排长。

1925年2月中旬,李延年参加了第一次国民革命军东征,因战功晋升为第八连连长。同年10月,又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攻克惠州城的战斗中,他敢打敢拼,冲锋在前,又立了战功。不久,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第三营营长。

初出茅庐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延年所在的第一军第二师编为北伐军总预备队。李延年先后参加了攻占汀泗桥、咸宁市以及进攻武昌城的战斗。在攻克南昌城的战斗中,李延年又立战功,被升为第二师第四团中校团副。1927年1月,东路军由赣东及南平市进入浙江省,于2月18日攻占杭州市,李延年升为第五团团长。

1927年8月,北伐军主力沿长江而下,打垮五省联军孙传芳的部队。在龙潭与孙的嫡系部队决战中,李延年因作战不力,受撤职留任处分。1928年初,北伐军受阻于临淮关,因数攻不下,总部正欲命部队转移,但李延年坚不撤离,自告奋勇,率全团发起猛攻。李延年率部与守军奋战多时,守军不支,弃城而逃,临淮关为北伐军占领。此役因李延年攻城有功,被撤销处分,官复原职,并记功一次。同年4月底,北伐军各路军队向济南市发起总攻。日本借口保护在济日侨,乘机抢占济南普利门外商埠地区。北伐军在向城内集结时,不断遭到日军的杀害和刁难。5月3日一天之内,日军就杀害中国军民40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5月7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决议继续北伐,并命李延年和邓殷藩两个团留守济南西门南北两段,阻击和牵制日军,以掩护北伐军北进。李延年受命后,立誓决一死战。战斗打得十分残酷,血战48个小时,伤亡惨重,但终于按照部署完成了阻击和牵制任务,使李宗仁部顺利渡过黄河。李因作战有功,遂升为第九师二十六旅旅长。

为蒋效命

1930年5月,在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中,,李延年以一旅的兵力,抵挡住冯玉祥一个师的强攻,为蒋击败阎、冯立下汗马之功。战后,李被提升为第八师副师长,驻军杭州市。1931年初,李延年调徐州市,升为第九师中将师长兼徐州警备司令。7月即奉命参加对江西省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李率部从鹰潭市沿南城、南丰县南下,在广昌县宁都县一线,配合另部与中国工农红军展开作战。红军在老营盘全歼李部的一个旅。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50万军队,兵分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在此次“围剿”中,李延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遭到红军的痛击,结果死伤过半,李率残部连夜仓皇北撤。

1933年10月,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立场,纠集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李延年任东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官兼第九师师长,参与了这次内战。11月20日,十九路军在福建省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李延年第九师奉蒋介石之命由赣东开进闽北建阳集结,在“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蒋鼎文的指挥下,于1934年1月攻占水口。3月,李延年升任为东路军第二路军第四纵队指挥官,从漳州市龙岩市上杭县新泉镇推进。9月,李延年的第三师一个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个团被中国工农红军吃掉,因而受到了蒋介石严厉的斥责。

1934年12月,“四纵”建制撤销,东路“剿总”改为绥靖公署。1935年春,李延年升任驻闽绥靖第三区司令官兼第九师师长,驻军泉州市。1935年7月,又兼福州第四绥靖区司令。

对日作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延年率第九师开赴上海市对日作战。10月下旬,奉命扼守老屋及朱北宅一线。11月上旬,李延年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另辖七十六、一O三两师。李部官兵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3个多月,予敌以重创后,遂作转移。后经武汉整编,第二军归属二十集团军,李仍任军长,不再兼任师长职务。

1938年5月,李部奉命赴徐州第五战区,增援台儿庄大捷。李部的任务是截击日军由海州、鲁南调来参战的两支援军。此战连克强敌,全歼日军两个号称王牌师团的一部,名震中外。战后,李延年所属第二军集体立功受奖,李延年升任第十一军团长兼第二军军长。同年夏秋,李部又参加了保卫徐州市、武汉等战役,战事皆不力。李延年因部署欠当,被撤军团长职务,后经衡阳市整编,部队取消了军团制,李延年仍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

1939年,李延年奉命移防四川秀山,一方面整补,一方面剿灭地方张少卿、陈国良等小股土匪。同年秋,李延年部奉调广西南宁,与国民党第五军合编为三十四集团军,李延年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参加昆仑关抗日战役,并打前锋。战斗自始至终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

1940年,李部进驻湖南省常德稍事整编,先后参加了宜昌市江防守备战和宜昌攻坚战。此战李部与日军交战四五个月之久,双方互有伤亡损失,襄阳市、宜昌虽得而复失,但直到日本投降,该地日军终未能前进一步。同年8月,李军在湖北建始县整补月余,扩编为加强军,配备了特务、通讯、搜索、战防炮等兵种,增加了工兵、辎重、山炮重炮等兵团,还配备了3个步兵师、5个步兵团的兵员。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成为抗战三大加强军之一。李仍为军长。同年12月,李军开往四川璧山、永川区一带驻扎。1941年3月,李军进军泸州市,驱逐了地方武装周成虎部。8月,李延年脱离二军,去西安市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归该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指挥,被安置在陕东河防指挥部。1943年,李延年升任为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官。李延年接任后,即对河防大军另行整编。

1944年春,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蒋介石抽调30万兵力,火速开往豫西前线,任命李延年为前敌总指挥。李请求对师长以下的处置,可便宜行事。蒋介石答应了李延年的要求,李当即立下军令状。在前线,李延年亲自督阵,拼命守住第一道防线。经过激战,日军锐气大减,李延年决定暂时转移到第二道防线。在休整期间,李延年先将不战而退的和抗战不力的师长傅维藩,团长刘明、贺一迟在大会上枪决,将师长戴慕真宣判无期徒刑;对英勇杀敌的师长李振清记大功一次,并报呈晋升一级;将为国捐躯的官兵造册报呈分别升赏抚恤。李延年的这一招,慑服了骄兵悍将,也振奋了真心抗日的广大官兵。反攻开始后,李延年亲临第一线调兵遣将,不失时机攻击日军的薄弱环节,并指挥空军进行强有力的配合。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反击,收复了所有失地。从此,日军再未能向西进犯一步。李延年在潼关一战,深受赞颂,获得抗日一等勋章。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李升任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8月,又兼任山东受降区受降官,负责受理该区日本投降事宜。9月下旬,李延年让部下分两路挺进济南市。10月15日,李延年以受降长官身份,在大明湖畔中山图书馆主持受降仪式。是日,由日军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代表日军前来投降。

1945年10月20日,济南受降完成后,李延年偕其主要幕僚及翻译人员飞赴青岛市,准备主持当地受降仪式。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师长谢勃耳率所部突然在青岛登陆,并公然宣布由他代表蒋介石主持青岛受降。谢随即命令日军青岛驻军司令官长野荣二向其投降,而作为山东省全省受降长官的李延年只能派代表参加仪式。谢勃耳就这样于25日主持了青岛地区的受降仪式。这一有损主权的消息传出后,山东舆论哗然,各界人士群起责难。

李延年无力控制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致使山东这种瘫痪状态一直僵持到1946年春,无法顺利进行接收,终被蒋介石调离,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继任。李延年贬官后,自感无功负蒋,也只能解散总部,带领部分亲信幕僚赴临沂就任新职。

内战活跃

1946年初,李延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主任兼淮海指挥部指挥官。8月,他会同鲁南冯治安、豫东王敬久部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李亲自指挥第七十四师等3个整编师,经宿迁市沿运河南向两淮解放区进攻,遭到全歼5个团的痛击后而主动撤退。1947年3月,李延年任汤恩伯第一兵团副司令官,驻临沂。曾指挥7个整编师与王敬久欧震等兵团进犯沂蒙山区,又遭痛击。5月中旬,李延年指挥第一兵团精锐部队第七十四师再犯山东孟良崮地区,不几日遭华东解放军全歼。同年秋,李延年接任王敬久第二兵团司令官,兼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春,李延年率部守备连云港市、连云港地区。6月,任徐州市“剿总”副司令兼第九绥靖区司令官。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李延年奉命放弃海州,率部向徐州龟缩,并由黄百韬第七兵团作掩护。人民解放军及时捕捉战机,将李、黄部队一举击溃,并围其残部于碾庄一带。李见势不妙,于次日夜,只率司令部人员奔往徐州。11月中旬,李又奉命率司令部人员飞抵蚌埠市,设立司令部。李任主任(不久改编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李任司令官),指挥第三十九、五十四、九十六和九十九4个军,负责南线作战和守备任务。11月下旬,李第六兵团即奉命与黄维的十二兵团一起,向宿县进犯,企图南北夹击,以打通徐蚌间铁路交通。结果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围于双堆集,李兵团在固镇遭解放军强大阻击。蒋介石为了解黄维兵团之围,12月初,即命刘汝明第八兵团与第六兵团统归李延年指挥,进击淮河以北军王集、看町集之线,策应黄维兵团作战。李兵团在新桥、曹老集以北遭到重创,败回蚌埠市,黄维兵团被全歼。12月下旬,蒋介石即命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退守淮河,其余部队退守江南。至1949年1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中国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李慌忙率其残部向南京逃窜。

1949年1月18日,蒋介石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在南京成立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李延年就任副司令兼第六兵团司令长官,驻防浦镇、浦口区。3月,解放军进逼安庆市,李赶到青阳视察江防,并调派第九十六军增防大渡口。4月,继续视察上海市至南京一线江防,在江阴要塞督令构筑沿江营据点和申港团据点。4月20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江阴和荻港镇以东突破长江防线,直捣南京。当时国民党政府各个机关都已匆匆逃离,李延年奉蒋介石之命负责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的最后撤离工作。4月23日,南京解放。李延年从南京撤退到杭州市后,就任金华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侯镜如第十七兵团、张世希第七区绥靖部队、刘汝明第八兵团、张雪中第九编练司令部等。但此时各部只顾仓皇逃命,李延年根本无法控制部队。他只好率领残部抢渡丽水市城外的瓯江逃出。5月下旬,经过长途跋涉的李延年残部,到了福州市。蒋介石又委任李兼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6月下旬,蒋介石再一次把死守福建省的重任交给了李延年。6月21日,蒋介石在福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令李死守福州并迅速攻占南平市重镇古田县,阻挡解放军前进。李受命后,于7月下旬率领所部向古田进攻,受到重创,不得不后撤福州。8月中旬,解放军对福州发动进攻。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李延年指挥的7万之众全军覆没。李在慌忙之中,只带了兵团司令部的十几个人,逃到了海坛岛上。蒋介石特令东南军政长官陈诚前往平潭岛,把死守这个岛的任务交给了李延年。当时,在平潭岛的李天霞第七十三军人马不足一万。

1949年9月15日清晨,解放军对平潭岛发动攻击。李天霞在当天下午,就将他的军部由平潭县城撤退到李延年司令部的所在地观音澳港。到了晚上,李天霞以观音澳地方太小,民房有限,军部人员众多无法容纳为由,请李延年及兵团司令部的所有人员,都移驻到停泊在港内的一艘数百吨重的轮船“鹜江号”上去。李延年当时以指挥不便没有允准,而李天霞一再保证,一定坚守待援,绝不撤退。一直到午夜以后,李延年率领司令部人员跨上小舟划向“鹜江号”。当李延年等还没有到达大船时,岸上就传来机关枪声与手榴弹爆炸声,李延年等加紧划向大船,并立即开出了港外。当李延年一离开观音澳港时,李天霞马上乘着小舟登上“太平号”轮,直接到台湾去了。16日上午,解放军已全部占领了海坛岛

凄惨终老

1949年9月16日,李延年的船先到马祖列岛,在北竿乡住了一天,然后才开往台湾。李延年与李天霞到达台湾后,蒋介石当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之罪名将他们扣押起来。后在军法审判中,李天霞却一口咬定是奉李延年的命令撤退平潭岛的,兵团司令部参谋长孙鸣玉也说李延年曾以口头命令要求李天霞军撤退的。于是李延年被判处十二年徒刑,李天霞被判处八年徒刑。李延年所有的老部下,都为他鸣不平,都对孙鸣玉非常不满而大加指责。各种报刊有关平潭战役的报道与新闻评论,因不知其中的真实内情,都对李延年有所不谅。只有一位曾在李延年兵团司令部当过参谋的知情者,曾以笔名写了一篇短文,给《中国新闻周刊》,才有所辩证。该刊以《平潭岛撤退的秘闻》为题刊出,李延年阅及此文后,曾慨叹的说:“在许多有关的报道评论中,唯有这一篇是与事实相符的。”并深以不知是何人所写为憾。

中国国民党元老蒋鼎文刘峙及山东老乡刘安琪等作保,念其有病,服刑1年出狱。后郁郁成疾。李延年被释放后,闲居台北市郊区的新店。他一无军职,二无职业,生活十分清闲。由于长期军旅积劳,加上到台湾后受到不公正对待,郁郁寡欢,致使其心脏病时发。1974年11月17日,李延年因患重感冒突转肺炎影响心脏而病故。

李延年去世后,由跟随他多年的副官徐连三出资买了一口棺材收殓。台湾的大小报纸和新闻媒介对李延年之死,没有作片言只字的报道。

个人生活

家庭影响

李延年的祖父李维清,从祖上继承了100多亩地,自己只管收租、安排家里的事,不下地干活。为人规矩,除了亲戚和熟人来往,很少跟外头人说话。祖母杜氏,是镇后屯村(原来叫河屯乡后屯庄)人,家里是中等农户,脾气温和,会过日子,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李之学、老二李之权、老三李之鲁。老大、老三刚成家就去世了,只有老二李之权长大成人。

李延年的父亲李之权,字谋臣,在私塾念了十年书,把《五经》《四书》都读熟了,毕业后回村当了五年私塾先生。后来娶了中李村(原中李乡中李庄)的李姓,是个普通农家妇女,为人厚道,敬老人,跟妯娌、邻居都处得和气。两口子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寿年、次子延年、三子益年。延年七岁那年,母亲去世,没多久祖父也走了,父亲便辞了私塾先生的差事,回家管产业。家里雇了同乡张立信看磨坊、碾房,顺带帮忙料理家务。那时候,李之权在官面上没人撑腰,就是个守着老宅子的“土财主”。他信儒家那套,“天命”“三从四德”挂在嘴边,没事不出门,对儿子们管得特别严。

延年在本村私塾念书,回族考试拿第一。课余爱吹口琴、拉胡琴、看小说、交朋友。人聪明,成绩又好,家里人和邻居都夸。祖母更疼他,觉得他从小没娘,又懂事,要啥给啥。口琴刚在市场上卖,祖母就给他买了一只。每天放学,他先跑到阳河崖吹几口琴,再回家吃饭。家里条件好,祖母又宠着,慢慢把他养成了后来那股子傲气。不过祖母人善良、节俭,对他也有好影响。

遭亲信背叛

抗战时期,李延年将一名自山东省流亡的女学生毕小姐安排至军部任译电员,后纳为侧室,并随其赴台。李延年抵台后,因“无令撤退”被蒋介石追责,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后经中国国民党元老蒋鼎文刘峙及山东同乡刘安琪等人具保,以其患病为由,服刑一年获释。出狱后,李延年得知毕小姐已在他入狱期间另与他人同居。此前,李延年身边长期随行的副官处长李荫堂与兵站总监朱功修,二人掌其部队经济与人事大权,常迎合其好,代为敛财与物色女色,被部下私下讽为“费仲”“尤浑”(典出帝辛身边两佞臣)。李延年入狱后,二人携其全部财产潜逃海外定居。李延年出狱后,无职无积蓄,寓居台北市郊区,生活困顿,日常仅以辣椒盐水蘸馒头果腹,甚至抽烟亦需向旧部借贷。

个人婚姻

1918年,李延年与邻村于竹卿成婚,育有一女李玉珠,另两子皆早殇。于竹卿后定居四川成都,1987年仍健在。1930年,李延年再纳南京李云卿为侧室。

军事贡献

李延年与李仙洲李玉堂并称“山东省三李”,是中国国民党军队里出了名的山东籍将领。他先后参加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战场上被评价为“沉着勇敢、指挥有方”。

1925年,李延年随部参加两次东征,并参与平定滇、桂军叛乱。1926年北伐开始后,他随第八军进入湖北,参加汀泗桥、武汉等战役,随后转战江西、福建省浙江省。1927年8月,孙传芳部渡江占龙潭,威胁南京,李延年团奉命驰援,伤亡过半仍坚守;11月,该团在临淮关被直鲁联军三面包围,死守三昼夜后突围。1928年4月底,他随军继续北伐,进入济南市。“济南惨案”后,蒋介石令李延年团与邓殷藩团留守掩护,李部扼守旧城,与日军福田第六师团激战三昼夜,伤亡约三分之二,5月11日奉令突围撤离。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起,李延年自请赴沪,率部守江湾、庙行,与日军激战并予重创。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李延年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上海市,投入淞沪会战。1938年3月,参加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以东与日军接战;8月,编入武汉会战;9月,坚守田家镇要塞与日军鏖战。1939年11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协同友军于昆仑关击败日军,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一度收复昆仑关。1940年,所部先后担任宜昌市江防并参与宜昌攻坚。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连陷郑州市渑池县,前锋抵陕州区;李延年出任前敌总指挥,率部东出潼关迎战,战线延及灵宝市卢氏县汝州市一带。

所获荣誉

李延年曾获多项勋奖,包括:1936年三等宝鼎勋章,1940年四等云麾勋章,以及忠勤勋章抗战胜利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美国自由勋章等。

相关评价

李延年是黄埔军校的模范学生,大家要向他学习。(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毕业典礼上评)

李延年指挥得力,不避艰险,能打硬仗。(蒋介石评)

李延年武中透文,颇有大将风度。(陈诚评)

刘殿桂与李延年共事多年,曾直言不讳地评价道:李延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后,生活日趋腐化堕落,大烟、女色并行”。然而,他也毫不讳言李延年在潼关抗战中的亮眼表现——面对1944年日军自洛阳市西进、直扑潼关的危急关头,李延年“表现了他沉着勇敢、指挥有方的军事才能”。尽管他“长期反共的国民党军将领”,但在这场硬仗中,“却演出了一个出色的抗战镜头。”

在山东籍的中国国民党将领中,曾流传一句话:“三李(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人均为黄埔一期)不如一王。”

“在国民党军队中,中年以上的军官,没有不知道军中的‘山东三李’,这就是三个黄埔第一期毕业、都是官拜中将的三个同乡同学同姓的高级指挥官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沈醉在《沈醉“狱”中趣闻》中评)

平生沉静寡言,坦荡温文,治军之余,以读书写字为乐,视名利为无物,于富贵若浮云,雍容大度,有儒将风。(郭易堂在《民国人物小传》“李延年”条目中评价)

轶事典故

盲目效忠蒋介石

李延年自从军至逃台的25年间,由一个见习军官一直干到中将兵团司令,可谓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其最大特点是能容能忍。用他自己的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要“从一而终”。军旅期间,蒋对他任用、撤差又任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对蒋只知感恩报德,很少埋怨。在北伐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因对蒋执礼甚恭,又肯卖命,得到蒋的特别器重,故在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中升官最快和最受蒋的信任。蒋曾在黄埔军校多期毕业典礼上讲:“李延年是黄埔军校的模范学生,大家要向他学习。”

随着地位的变化,特别是升任师长后,李延年生活日趋腐化堕落,女色、大烟、麻将并行。他1918年就跟邻村于竹卿结为伉俪,1930年又纳南京李云卿为妾,在徐州市又与戏妓肖荷花姘居多时,1940年在建始县又与毕爱慈勾搭成婚。对此,蒋介石听之任之,唯对其吸大烟,却曾严加训斥道;“你如果再吸罂粟,我要枪毙你!”李却不慌不忙地答:“校长枪毙了我,谁替你卖命打仗?”蒋听后马上安慰说:“你是我的得意门生,出类拔萃的将才;我是考虑你这样荒唐下去,有负我的期望,今后务必改过自新,为党国继续多建勋绩才好”。

1935年3月27日,是李延年祖母85岁寿辰。李为了宣扬门第,光宗耀祖,便衣锦还乡为祖母庆寿。其耗费之多,声势之大,场面之隆重,时人为之浩叹。对此,蒋介石非但不予苛责,反而亲笔书写“延年益寿”匾额,连同银鼎等物一并赠送。

在淮海决战中,他虽预感蒋的气数终尽,败局已定,曾背后发牢骚说:“将帅无才,累死三军”、“举棋不定,亡国之征”,但却陷于反动愚忠的泥淖不能自拔,仍表示对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清正廉洁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大多贪财如命。据说,李延年在接受日军投降时也曾捞过一把,但此外却常给人以清正廉洁的印象。1931年李驻军徐州市时,贪官污吏上下勾结,作恶多端,并派人到李的老家行贿说情。时李的胞兄为人情说通,即致书李,李则立书16字回赠:居家勤俭,闲事少管,私利退后,公益向前。随后,李查清事实,立诛罪魁。一时民心大快。待李离任徐州时,众多市民曾高擎万民衣伞相送。1934年李驻军泉州市,获悉土豪蔡培庆勾结日寇,贩卖枪支、烟土,民愤极大,便将其扣押。蔡自知死刑已定,为保全性命,愿发九师两月军饷作抵押,并托人向李的上司蒋鼎文求情。李拒受贿赂,不徇私情,随即批令将蔡斩首。此举人人称快,一时市秩井然。

儒雅将领

李延年早年熟谙经、书,从军后更爱附庸风雅,弄墨舞文,每言出口成章,并写得一手汉隶好字。一次同王耀武会餐,王诙谐地说:“你延年未必益寿。”李当即对答:“你耀武何以扬威?”李驻军建始时,军部设在一位姓张的花园内。李见园内山水亭台,奇花异草,即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之始”4个大字,悬于亭上,两联条幅挂于左右,上联为:“建军建国共扶祖国成雄国”,下联是:“为亭为榭且把张园做故园”。每天见房东浇水修花,遂挥笔写道:“愧我年年服兵役,羡君日日为花忙”。因而陈诚曾多次对部将讲:“李延年武中透文,颇有大将风度。”

李延年身躯修长,时常态度恭谨谦和,说话慢条斯理,常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表面虽如此,但他内在性情却刚硬不屈,“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对于部属,他宽缓不苛,并注意体贴,常给以小恩小惠。如军内有一马排长曾聚众赌博,被参谋长任同堂发现,任即请示李处决此人。李却在随文中批示:“马某何故?若仅以赌博致命,我军甚于此者何止马某一人,望君详察。”曾有一马弁班长,娶妻乏资,烦军需呈文求助,李批示道:“夫家者枷也。既不能娶如何能养?然所需照发。”表面、平常虽如此,但对于作战,李却刚愎自恃,一切由自己作主,并注重赏罚。因而部属多对他怀德而畏威,乐于为之效命。

参考资料 >

《现役军官资绩簿·陆军现役中将军官资绩簿》第12页.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2025-09-14

《淮海战役史料汇编(6)·将领卷》(引文参见第214-215页).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2025-09-14

广饶文史资料选辑 第6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2025-09-14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