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部湾沿岸,是钦州市的北大门,东连灵山县,南部接钦州市钦南区,西部接上思县,北部邻南宁市邕宁区。总面积2240.1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2.39万。钦北区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
钦北区交通便利,南宁—北海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穿境而过。2024年,钦北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45.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
钦北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
历史沿革
钦北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钦州市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三国至晋,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南梁设安州区。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钦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壮族自治区,设钦北壮族自治县,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
1965年7月钦北区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市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县、防城区、钦州、灵山、浦北县、合浦县、北海七个县市,钦北区属钦州。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1985年,防城港市从防城县分出。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2000年,钦北区辖12个镇。2005年,那香镇并入板城镇。
199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62号):(1)撤销钦州市、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2)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钦北区辖新棠、板城、小董、大垌、长滩、那蒙、大寺镇、贵台镇、大直、青塘镇、平吉镇11个镇和那香乡,区人民政府驻钦州湾大道。
2000年,钦北区辖1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265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垌镇36073、平吉镇56587、青塘镇31051、小董镇69445、板城镇镇46959、那香镇20856、那蒙镇38985、长滩镇40996、新棠镇35943、大直镇58517、大寺镇66813、贵台镇2435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钦北区行政区划一览辖12个镇: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香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
100大垌镇辖:大垌镇社区;大垌、平山、良田、米家、大塘、歌标、大片、平辽、马皇、江表、横岭11个村委会。
101平吉镇辖:平吉镇社区;平吉、古秀、八仙、兰、平沙、新胜、古隆、榃标、牛江、白鹤垌、贤架、广平、平里、大田、永隆、塘、彭良、朱林、三冬19个村委会。
102青塘镇辖:青塘社区;红村、高峰、华岭、青塘、青全、榃山、青华、新村、榃铺、大岐、决竹、青苏、那路13个村委会。
103小董镇辖:小董社区;那兰、多隆、中花、那料、那道、那学、榃头、东联、吉水、逍遥、板董、奇陵、榃楼、泸州桂圆、西陵、那陵16个村委会。
104板城镇辖:板城社区;众仁、厚孟、中心、新城、朝阳、板中、牛、屯车、板城、竹山、三联、屯茂、六虾、宁家14个村委会。
105那香镇辖:那香社区;飞跃、红华、那觅、那芳、高龙5个村委会。
106那蒙镇辖:那蒙社区;四维、平福、六马、湴山、那桂、板选、屯周、陂角、竹山、那蒙、屯里、岳马、朱砂13个村委会。
107长滩镇辖:长滩镇社区;古勉、新勤、榃袅、那袅、胜利、新铺、屯六、荣庆、马朝、屯巷、谈读、连丰、上汶、那谷14个村委会。
108新棠镇辖:新棠镇社区;南局、屯林、平况、那黎、屯楼、屯王、榃忠、南忠8个村委会。
109大直镇辖:大直社区;那天、屯蒙、大利、富雄、英雄、那光、胜利、充文、大直、彭久、那泮、派亩、双那、屯笔、义和、那桃、天岩、米拱、屯品、那么、屯宽、王岗22个村委会。
110大寺镇辖:大寺社区;屯强、新晓、四联、宿禾、天安、屯妙、广琅、百庆、屯首、敦民、五宁、南间、那桑、大寺、那葛、那河、三益、三门滩18个村委会。
111贵台镇辖:贵台社区;那逻、爱国、屯良、百美、大路、那美、那朴、洞利、那桃、那略10个村委会。
2005年,那香镇并入板城镇。2005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80号)同意撤销那香镇,整建制并入板城镇,板城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区辖11个镇。
2003年8月,钦发[2003]21号文件将北至南北二级公路,西至钦州湾大道,东至钦江,南至钦北铁路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划为钦北区城区建设范围;同年10月钦北区行政办公地点在该处动工兴建。2006年1月钦北区委区政府搬入新址办公。2007年4月,钦发[2007]11号文件将2.36平方公里内的牛头湾、清水窝划入钦北区辖管。
2008年9月,钦州市政府办发函批复设立长田街道,下设城北、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和大井3个社区。2009年7月,钦北区委、区政府设立中共长田街道工作委员会及长田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全区辖1个街道、11个镇:长田街道、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区政府驻长田街道。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12]75号)批复同意调整钦州市钦南区与钦北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将钦南区管辖的向阳街道办事处沙坡社区、永福社区,南珠街道办事处白水塘社区、北营社区,水东街道办事处小江社区、山塘社区划归钦北区管辖。此次调整是将钦南区的南珠、向阳、水东等3个街道办事处中的18073户56021人划归钦北区管辖(以子材大街为界)。
调整后,钦州市政府所在地属于钦北区。钦北区新设立鸿亭街道、子材街道。调整后,全区辖3个街道、11个镇:鸿亭街道、长田街道、子材街道、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钦北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背靠中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区位优越,交通方便。东连灵山县,南接钦州市钦南区,西接防城港市市上思县,北邻南宁市市的良庆区,距北海、防城港、首府南宁以及越南国均是100公里,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
气候
钦北区属带海洋性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无霜期345天,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土壤
钦北区境内多是赤红土壤、水稻土、紫色土。
水文
河流
钦北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最大的河流是茅岭江。茅岭江古称渔洪江,又名西江,为钦州市市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市内板城镇屯车村公所龙门村,流经那香、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黄屋屯镇等乡镇,至康熙岭镇的团和、防城港市的茅岭注入北部湾茅尾海。干流全长112公里,流域面积2959平方公里。干流坡为0.69‰,总落差135米,流域平均高程为109米。
茅岭江
主河全在钦州市境内,流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流域西部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板城江、那蒙江、大寺江、大直江等4条,二级支流有贵台江、滩营江2条,三级支流有那湾河、平旺水(防城区境)2条,全河流呈扇形分布。
大寺江
位于广西钦州市市大寺镇镇,是钦州第一大河茅岭江的一级支流,大寺江发源于防城港市上思县公正乡鸡白村,流经上思公正、钦州贵台镇、大寺等乡镇,于大寺镇老简注入茅岭江干流。全长69.3公里,流域面积599.2平方公里,其中钦州境内河长46.7公里,流域面积455.8平方公里。
地下水
钦北区地下水分布不均匀,越往北地下水越少,但各地有差异:北部新棠一带为红色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富水度甚弱;板城经小董至那蒙一带,含水性较弱,岩相接触带和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较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钦北区矿藏资源有碳酸钙、石膏、煤、锰、钛铁、金、重晶石、花岗石、稀土等30多个矿种,其中锰储量1900万吨。
土地资源
至2010年底,钦北区土地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86公顷,林地面积116263公顷。
2022年4月,钦州市钦北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其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耕地39200.5公顷(588007.5亩),园地20656.17公顷(309842.55亩),林地133791.08公顷(2006866.2亩),草地2340.53公顷(35107.95亩),湿地156.89公顷(2353.3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624.21公顷(204363.15亩),交通运输用地4203.34公顷(63050.1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675.82公顷(115137.3亩)。
生物资源
钦北区主要植被有松树、杉木、梧桐、竹、桉树等,经济林有荔枝、龙眼、油茶、八角、紫胶等。钦北区境内还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虎、豹、鳞甲目、猫头鹰以及蛇、蛤等。
行政区划
至2019年底,钦北区行政辖3个街道、11个镇:长田街道、鸿亭街道、子材街道、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
(各镇面积和各乡镇人口参考来源 )
人口民族
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底,钦北区总人口约74.9万。汉族、壮族为钦北区的世居民族,各乡镇均有分布。
到2012年底,钦北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族、拉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至2019年末,该区人口87.76万人.
2019年年末,钦北区户籍总户数19.15万户,总人口87.76万人。其中,男性49.13万人、女性38.63万人。男女比例为55.98:44.02,女性占总人口44.02%。
2019年底,该区城镇人口16.20万人,占18.46%;乡村人口71.56万人,占81.54%。人口自然增长率8.7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5人。年内,该区出生人口1.11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2.62‰,死亡率3.91‰,自然增长率8.71‰。
2021年5月31日,钦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钦北区常住人口为720442人。
经济
综述
钦北区着力发展资源型工业,逐步形成制糖、乙醇、造纸、矿产品、脂松香、中成药等支柱工业企业。
钦北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新工业园区、新城区、新旅游景区、新农村”的“四新”目标,加快了工业、城镇、农业、旅游“四大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3年该区GDP完成25.7亿元。
2005年,钦北区荣获了“自治区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11年全区GDP86.9亿元,同比增长6.9%。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108.4亿元,增长31.3%;引进国内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达114.4亿元,增长46%;GDP接近100亿元达98.4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达58.6亿元,增长66.7%;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达5.35亿元,增长4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1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6782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39.6:35.3:25.1调整为38.7:35.6:25.7。
2013年钦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13.4%,财政收入6.41亿元,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5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排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7649元,增长12.8%。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6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60亿元,第二产业112.20亿元,第三产业155.60亿元。财政收入8.5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亿元。税收收入6.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97元。
钦北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邦琪药业、卓能新能源、埃索凯新材料、金风科技纳入自治区“双新”项目,数量位列全市两县两区第一;培育“双十”企业5家,新增锰华新能源、和风新能源和新榕兴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新增自治区统筹推进项目12个,总量达到23个,新增数量和项目总数均排全市第一。招商引资连续9年在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中名列前茅。
2021年,钦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26亿元。
2022年,钦北区地区生产总值400.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1%。
2024年,钦北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45.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96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77.96亿元,增长5.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02%、22.54%和51.4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52元,比上年增长5.6%。
第一产业
钦北区主要农产品有优质水稻、水果、甘蔗、香蕉、竹子、玉桂八角、油茶、蚕桑、禽畜水产和冬尖生产等。到2010年底,钦北区有水果面积333333公顷,水果产量10万吨,其中仅荔枝的种植面积就达21333公顷,产量达3万吨,且名优品种较多,如“南局红”、“香荔”、“妃子笑荔枝”等30多种。钦北区香蕉的产量也达到了19万吨,其他水果如龙眼、芒果、香蜜瓜、梅等也分别有几千吨的产量,是钦州市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2011年钦北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亿元,增长5.8%。其中农业增长5.7%,林业增
长23.1%;牧业增长2.7%;渔业增长3.9%。粮食产量26.8万吨,增长1.86%;水果产量28.9万吨,增长6.2%。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9.9万吨,增长2.2%。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3.2%。
2012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3亿元,增长7.2%;粮食总产量27.8万吨,增长3.9%。新种甘蔗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14.7万亩。
2013年钦北区扎实推进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计划重点县、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30万吨,增长8.2%,水果总产量33万吨,增长6.8%。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建成荔枝标准园1308亩,更新改良荔枝面积5500亩,建设宇鸿、科盛、民富贤等一批蔬菜示范基地,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获得中央补助专项资金1.08亿元。
以工业促农业发展
钦北区引进了台湾、广东省、福建省、长春市、南宁市等地企业新办技术改造果菜品、木器、林化产、编织、制糖、制药等本地资源型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其中比较大的有新宇罐头食品厂、金页制药厂、日增松香厂等企业,总投资额超亿元。带动了该区贵台镇、大直、大增、大垌及周边上思县、防城区、邕宁区等县市10多个乡镇的松脂产业。
钦北区的糖蔗、荔枝、果园鸡、速生桉等已形成规模种养,以平吉镇、青塘镇、大寺为中心糖蔗基地,2003年发展到6万亩,年进厂原料蔗达25万吨以上;以新棠、长滩、那香为中心的荔枝全区已达40万亩,每年全区出栏肉鸡、肉鸭1000多万羽,仅养殖肉鸡、肉鸭一项,全区农民人均便可获取近400元的收入。
九佰垌现代农业示范区
九佰垌位于钦北区平吉镇东北部,面积约27800亩,是钦州市内陆第一大平原,含榃标、平里、广平、湴塘、平吉、古隆等6个行政村,人口3万多人。
2015年8月20日,九佰垌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园区按照“保障水稻粮食产业、做强特色种养产业、做大观光休闲农业”的主线,分三年计划投资约1.4亿元。2016年9月30日,九佰垌现代农业公园开园迎客,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和2017春节长假期间分别接待游客12.5万人和25.6万人。2016年12月底,九佰垌农业公园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017年规划建设核心区330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面积30000亩。至2017年,示范区内发展有科盛蔬菜瓜果、新澳火龙果、中草药、徽黄鳝养殖、“双高”甘蔗、优质水稻、休闲旅游等6个项目基地,总面积达6500多亩。其中,蔬菜瓜果种植1200亩。火龙果种植1100亩、中草药种植1000亩、黄鳝养殖300多亩。
示范区引入钦州九联、钦州金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6家,引导农民成立了科盛、新澳、华平等18个合作社和3个家庭农场,示范区内的合作社直接安排160多人劳动就业,以贫困户投资分红、发放土地租金、安排劳动就业等形式,帮助1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4年,钦北区粮食播种面积47.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89千公顷。甘蔗播种面积7.95千公顷,减少0.73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41千公顷,增加0.07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8.94千公顷,增加0.92千公顷。果园面积37.25千公顷,增加0.53千公顷。茶园面积0.31千公顷,增加0.00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3.33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产0.93%。其中,春收粮食产量0.52万吨,增产2.32%;早稻产量8.94万吨,增产0.97%;秋粮产量11.13万吨,增产0.67%。全年谷物产量21.95万吨,增产0.91%。其中,稻谷产量19.19万吨,增产0.79%;玉米产量2.76万吨,增产1.79%。全年油料产量1.85万吨,比上年增产2.86%。山茶籽0.06万吨,增长11.61%。天然松脂4.3万吨,增长1.11%。蔬菜产量(含食用菌)83.51万吨,增产4.38%。园林水果产量52.77万吨,增产1.74%。肉类总产量11.54万吨,比上年增长0.13%。其中,猪肉产量3.13万吨,增长4.36%;牛肉产量0.25万吨,下降6.8%;羊肉产量0.018万吨,下降2.71%;禽肉产量7.85万吨,下降1.85%。禽蛋产量0.37万吨,增长43.41%;牛奶产量0万吨,下降0%。全年生猪出栏36.194万头,比上年增长7.59%。年末生猪存栏20.1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05%。水产品产量4.02万吨,比上年增长2.2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0.065万吨,下降4.99%。木材采伐97.0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49%。完成造林面积2866.6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866.66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00%。
第二产业
201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9亿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产值59.1亿元。广西新合力、漓源粮油等2家企业产值分别超5亿元,建华管桩、祥云飞龙等1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5.1%。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1.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6980万元。
2012年钦北区累计落户项目106个,建成投产(试产)企业60家。成立工业园管委会,年内为工业企业融资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家达3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
钦北区201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5亿元,同比增长5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跃居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长58.6%;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44.6亿元,完成市下达全年任务129亿元的112.1%。
2013年,钦北区年内新引进内资项目73个,其中投资超千万元70个、超亿元40个。合同投资总额152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54.7亿元,增长56.2%。新签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多,数量与质量并进,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4年,钦北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4%,非公有制经济增长6.0%,股份制企业增长8.8%,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96.7%,制造业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3.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18.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6.1%,食品制造业增长2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2%。税金总额增长16.8%,利润总额增长183.3%。研发费用增长11.1%。应交增值税增长16.7%。分门类看,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5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0%。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4家,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7%,利润下降12.8%。
工业园发展
2010年皇马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1.2亿元,增长225.4%,新平整开发土地面积1600多亩,累计平整开发土地面积3710亩;新落户项目19个,其中新落户超亿元项目7个,累计落户项目68个,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亿元,税收1266万元,分别增长43.8%和20.5%。
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1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3亿元,增长2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32.5%。支柱产业迎难而上,矿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增长20.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5%。
第三产业
2012年,钦北区实际利用外资3454.3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336.4万美元,增长12.6%。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2万台,增长40.5%,销售额7498万元,增长19.6%。
2012年钦北区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7.2万人次,增长21.5%,实现旅游总收入6.1亿元,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16.8%。
2013年钦北区全年接待游客1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
2024年,钦北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86亿元,增长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6.6%;金融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6.1%;房地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增长0.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64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5%,烟酒类增长3.2%,书报杂志类增长-3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7%,中西药品类增长-43.3%,通讯器材类增长1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汽车类增长-71.6%,新能源汽车增长-60.7%。货物进出口总额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 33.5%。其中,出口1.7亿元,增长49.3%;进口10.73亿元,增长31.3%。进出口逆差(进口大于出口)9.0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32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8.1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2.76%,办公楼投资增长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7.05%。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9%,其中住宅下降10.0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8.2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6.8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5.09万平方米,减少4.73万平方米。接待游客1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5%;实现旅游总消费112.09亿元,增长13.2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48万人次,增长12.45%,接待入境游客0.022万人次,增长8.8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万美元,下降12.96%。投放“桂惠贷”18.8亿元,企业融资成本降低2261万元。
文化
传统节日
钦北区主要有壮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杂居,关系密切,互相融合,生活习俗大同小异。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七月十四)、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其中,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其他节日汉族与壮族基本相同。
每年的三月三和中秋节(各村屯过节日期不同,一般在八月初八至八月十七的某一天),家家户户喜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群众在欢度中秋节时有跳岭头的习俗。
饮食
钦北区属桂东南菜系,兼具海滨饮食风格与少数民族风味于一体,有名的菜有钦州市大蚝、蚝油柚皮鸡、蚝油香麻鸡、清蒸豆腐圆、炒螺肉、炒蟹等;钦州地区的小吃很有特色,如猪脚粉、老鸭汤、狗肉粉、螺丝粉、酸野等。
钦州猪脚粉、海瓜皮、海红薯是钦州地区三种别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海瓜皮素以鲜、嫩、香、脆、爽口而着称;而海红薯却因肉质甜润,松软滑口而别具风格;猪蹄粉是“老钦州”早餐之必备佳品,柔滑美味的白米粉,配以脆、甜、鲜的猪脚,真正是色香味俱全,油而不腻,厚而不韧,香而不火的特点令其成为钦州市美食的代表。
民间文化
跳岭头
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带面具舞蹈。据明、清《钦州志》记载,它于1658年前已在钦州永乐都(今大寺镇、贵台镇等壮族聚居地)流行,至爱新觉罗·旻宁十四年(1834年)前扩展至全市壮汉两族各村庄。祭祀时间起初是每年的中秋节(家历八月十五日),至民国35年用扩大到由八月初一起到头八月底止,各乡村定时轮番举行。它与广西壮族花山壁画中的“乐舞”相同。据1983年中国舞蹈研究所的人员到钦州对该舞蹈进行录像时说:“这种舞蹈传说产生于尧舜时,现在全国已不多见。
钦州市采茶戏
属于戏曲范畴的民间歌舞剧体系,源自江西省,约在1780年传入钦州,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已成为独具钦州特色的地方采茶戏。钦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采茶歌舞、小戏、粤剧三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个,小戏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戏有《舜儿》等60多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较广。
粤剧
粤剧原称广府戏广府戏,群众称称之为大戏”。过去广东省把戏班分为上称之为下四府班(钦州属下四府)。上下府戏班所演出的剧目和锣鼓曲牌虽然大体相同,但表演程式、武功技巧却各有特色,自成流派。到了20世纪30年代下四府班向上六府班看齐,用粤语代替官话,不断引进省港流行剧目和上六府演员,下四府班的表演特色和传统技巧逐渐消失。
名优特产
钦北黑叶荔
钦州市市钦北区荔枝种植面积近40万亩,其中黑叶荔为主栽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种植面积35万亩,占该区荔枝种植面积近90%,年产黑叶荔4万吨左右。以钦北区新棠镇为主产区,辐射带动长滩、板城、小董等镇,连片种植面积20多万亩,黑叶荔枝颜色鲜艳、个头大、肉质厚、清甜爽脆、核中小、糖分高、风味好、耐贮运,特别适于制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享有盛名,1991年在桂林全国荔枝评鉴会上被评定为优质正宗黑叶荔枝品种。
贵妃红荔枝
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是继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的钦州红(南局红)荔枝优良品种之后的“中国黑叶荔之乡”又一个荔枝优良新品种。贵妃红荔枝果肉半透明、味甜、香气中等,果肉质地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7%;果肉厚,可食率为73.5%;焦核率为46.0%,种子重占果重的4.6%。
蜜枣王
蜜枣王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蜜王”大枣是从台湾引进新蜜枣品种,在那蒙镇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获得成功,注册商标“蜜王”。该枣单果重100克~400克,糖度18°,果形长椭圆,果皮翠绿,果肉白嫩细腻。
果园鸡全称优质生态果园鸡,分布于钦北区北部的小董、大洞、那蒙、大寺、板城、长滩、新棠等镇,因当地习惯利用果园自然放养而得名。
2003年12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特产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钦北区“中国果园鸡之乡”称号。
小董麻通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出产的地方名牌小食品。小董麻通用香糯粉加红肉芋粉为基酒,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于油锅中炸成直径三四厘米、长达10~12厘米、中间发泡而不空的小圆柱,再裹以薄糖,周身滚贴炒香的芝麻即成。因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而得名。
小董麻通具有轻、香、甜、酥、脆俱全的特点,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令人回味。1981年在广西糕点制作工艺评比会上,小董麻通首摘桂冠,名声远扬,成为春节期间和平常品茶最受人欢迎的食品之一。
猪肚巴是大寺镇的特产,味道香脆独特。猪肚巴油炸的全过程时间长,一定要柴火和铁锅锅,这样炸出来的猪肚巴才够黄够脆。由于大寺原料有限,做法复杂,一般从早忙到晚一天的产量也只有30斤左右。
大寺沙姜
大寺沙姜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外表褐黄色,皮色光亮,经晒不瘪,皮薄肉厚,肉质细腻脆嫩,味辛辣带甜。大寺镇沙姜种植面积约8000亩,总产量1.5万吨左右。
槐花粉
是钦北区人们喜爱的消暑糖水,在钦北区乡镇街头随处可见,槐花粉入口滑嫩。制作原料以槐花、大米、红糖为主。先把大米用水泡5个小时左右,将槐花用水稍微浸泡变软,把大米和槐花一起磨成米浆。
交通
钦北区陆海空交通发达便捷,南防铁路、南北铁路、黎钦铁路以及南宁—北海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钦陆一级公路、上大二级公路均贯穿境内,全区公路四通八达,柏油路、水泥路连接全区各镇乡村,交通运输便捷。钦北区有高速公路直达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均在1个小时左右,直达越南也在1个半小时左右。
社会
科技
2007年以来,该区共组织科技下乡地区直部门10个,科技人员480人次,该区大力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多次对领导干部、科技人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先后聘请专家、技术人员800多人次深入到各镇村、工矿企业、学校等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并举办种养技术、管理技能等培训班230期次,参加培训人数达6万多人次。
2024年,钦北区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905亿元。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瞪羚企业保有量达到4家,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备案公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8家。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21.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
卫生
2010年底,钦北区已有45.69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0%以上;对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并抓好建设好,医疗卫生单位急救车实行免费接送病人,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全区医疗单位实行执行统一药价,切实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计划推行单病种手术定价制度。
2020年6月,入选2019年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截至2024年末,钦北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5个,其中医院10所,镇卫生院7个,中心医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卫生技术人员385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2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964张,其中医院2197张,镇卫生院707张,中心医院90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张。
民生
2008年,钦北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9元。二是基础教育有了新发展,民族教育得到加强。教学设施和师资建设明显加强,2007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2013年钦北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参加社会保险“五险”人数9.1万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1.49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2.1%;享受城乡低保33.1万人次,城乡医疗资助救助2.9万人,五保供养6040人,救灾救济政策全面落实;完成12个五保村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7.2%。深入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0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013年钦北区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区参加社会保险36.3万人,新农保参保率达96.2%,新农合参合率达98.9%。全年救助城乡居民32.9万人次,救助五保户5752人。
截至2024年末,钦北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30万人,比上年增加0.0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7%,比上年末降低1.08个百分点。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3万人,增加1.2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金额182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25万人,增加0.56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18万人,增加0.39万人。共有234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7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1083张。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1个,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收养和救助的人数11人。
城镇建设
至2010年底,钦北新城区完成了2.3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钦北区行政信息中心综合办公大楼和区交通局、财政局、教育局、粮食局等区直单位的办公大楼已相继投入使用,其他10个区直部门办公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2010年钦北区还下大力气抓好街道、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村庄垃圾、污泥和路障,规范垃圾堆放点,做好改院、改圈、改水、改厕工作,硬化村内道路,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积极开辟文体活动场所,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
教育
钦北区教育系统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该区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生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5%上升到2007年的35%。2001年以来中小学共补充了1700多名新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在21世纪园丁工程培训中,该区共有2人入选自治区100名A类培训对象,45人入选市级B类教师培训对象。有5位教师和2位校长入选国家级名师培训,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4人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
2013年该区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市第五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建成23所村级幼儿园、18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入1510万元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仪器设备改造,发放义务教育“两免一补”8901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893名,发放助学贷款1182万元。
钦北区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文化长廊功能进一步强化,校容校貌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钦州市大寺中学、小董中学、那蒙中学、青塘二中、大直中心小学、市三小、钦师附小等一批花园式的市、区级“绿色学校”。
2007年以来,钦北区卫生系统以“五项利民措施”为龙头进一步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2013年钦北区投入3095万元改善农村办学教学条件,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免杂费资金6314万元,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776万元,安排1100万元解决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养老金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4.5%和83.9%,高考再创佳绩,考上本科线490人,同比增加175人。
截至2024年末,钦北区普通中学21所,招生1.26万人,在校生3.95万人,毕业生1.25万人。普通小学325间,招生1.13万人,在校生8.15万人,毕业生1.51万人。幼儿学校358所,在园幼儿1.2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27.02%。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钦北区贵台龙窑创新特色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4人入选市级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敏昌墓、联保小学堂、新月堂村和六虾村抗战旧址列入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概况
钦北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八寨沟、鹰山温泉旅游度假村、王岗山、板城镇梨花、古窦岭、望海岭等,这些旅游区的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颇具地方特色,令人留连忘返。
旅游景点
八寨沟
“九寨沟县太远,八寨沟就在身边。”随着这句广告词风靡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北区八寨沟旅游风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八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市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面积三万多亩。八寨沟是亚热带雨林、竹林,山涧、瀑布清澈生动,大小泉潭分布有致,砂页岩形态奇特,物种植被丰富,是集探险、猎奇、游泳、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旅游胜地。
王岗山风景区王岗山属十万大山山脉,主体处于钦北区大直镇西境,面积1637公顷。王岗山山高坡陡,壁绝峰险,森林密布,四季如春。
孙中山曾在这里领导过王岗山反清武装起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王岗山成立为省级森林公园。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号鱼山,钦州大寺镇人,壮族,乾隆进士,改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会试同考官,户部主事,调补刑部。着有《小罗浮草堂诗抄》、《鱼山执笔法》、《河阳金石录》、《师友渊源集》,并编修《华山小志》、《河南孟县志》、《广东通志》等。
黄明堂(1866—1939),同盟会员、民国将领。字德新,钦州大寺镇人,壮族,1905年率部接受孙中山的改组。1923年孙中山将黄明堂军改编为中央直辖(后改称建国粤军)第四军,黄明堂为军长,欧阳丽文为其第三旅旅长。
(约1553~约1620年)钦州中屯乡杨梅园(今位于钦州北郊)人。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拔贡,任梧州市教谕升教授。在任职期间,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教导,凡聪明勤学者免交学费。以此鼓励。告老归家后,于万历四十二年(1619年)农历九月初八日,专请钦州管教育的官员到家中,将祖传租谷8500斗的田产,尽送钦州儒学,作办学永久基业。他这一行动甚得世人赞颂,朝廷也大加褒扬,立为典范。民国年间,钦州中学堂校长章正枢,请地方当局批准,将这批田产拨交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后改为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即今钦州市民族师范学校),此田产便成钦师校产。该校的图书、仪器、椅桌、床铺及学生的助学金均由田租支付。
利松
(1903~1983年),原名利大添,曾用名李松,汉族。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华峰塘村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转为正式党员。1929年9月,中国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宣布成立南路讨蒋军,公开反对蒋介石,利松在南宁参加了“讨蒋军”。1930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并在红八军特务营中任班长兼士兵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奉命调到红七军一九师五八团二营八连任连长。1931年升为二营营长。1933年1月,在江西瑞金参加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三期训练班,后留校任教导团二营八连连长兼军事教员。1934年1月调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八团任二营营长,后任团长。1935年4月,在天生桥、金沙江附近的大猫场战斗中,左脚再次负重伤,不能随部队行军,党组织安排他隐蔽,后被国民党军俘获,在贵州监狱中禁闭119天。出狱后沿途乞食回到家乡,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6年6月,为生活所迫,参加中国国民党张之英海军陆战队任士兵。次年春,计划利用部队休整之机发动兵变,由于泄密,被驱逐回家。1983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0岁。
获得荣誉
2020年4月,钦北区被命名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营经济示范县(市、区)。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被平安广西建设协调小组拟推荐为“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12月4日,入选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参考资料 >
人口.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4-08-12
民族.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4-08-12
2024年钦州市钦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5-09-16
经济发展.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4-08-12
钦州市钦北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钦北区人民政府.2022-04-19
钦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1].钦州市统计局.2021-05-31
(钦州市)2021年钦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11-1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的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06-05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2-03-04
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水利部.2022-02-23
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推荐名单公示_权威发布_文章_.平安广西网.2022-02-23
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城区)、进步县(城区)评选结果公布 南宁市4县区获评.今日头条.2022-02-23
关于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推荐命名名单的公示 - 通知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2022-02-23